
于伶(1907~1997 )
中国剧作家,导演,演员。原名任锡圭,字禹成。1907年2月23日生于江苏宜兴。1926年,赴苏州第一师范求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法政系。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并筹建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以戏剧、文学活动的方式,展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 1月,于伶由北平(今北京)调往上海左翼剧联,参加戏剧运动的组织工作。1937年,于伶参加了《保卫卢沟桥》的写作,并担任演出委员会主任兼舞台监督。日本侵略者把战火引向上海后,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在于伶主持下迅速组织了13个救亡演剧队,开展抗战宣传工作。国民党弃守上海后,于伶在“孤岛”团结了一批留沪戏剧工作者,组织了青鸟剧社,演出了《雷雨》、《日出》和于伶本人创作的《女子公寓》等。1938年,又参加筹建上海剧艺社。此间,他创作了《满城风雨》、《女儿国》等10多部多幕剧和11部独幕剧,其中有的被拍成电影。1941年,于伶奉命转移香港,1942年抵桂林,写出《长夜行》。此后调往重庆。1943年参加组织中国艺术剧社,写了《杏花春雨江南》、《心狱》等。1945年10月,于伶回到上海,而后投入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争自由的斗争。1948年去香港,不久进入解放区。1949年春随军南下,参加接管上海的工作,任上海文化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77年带病重新写作。代表作品有《女子公寓》、《夜上海》、《长夜行》、《大明英烈传》、《七月流火》等。1996年2月22日于伶90高龄时,上海文化界领导为他祝寿,称他是:“中国革命戏剧的拓荒者,革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