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白湾村位置面积白湾村位于河南新野县新甸铺镇镇东南部,白河南岸。东与韩营村相望,南与元帅村接壤,西依南樊公路,北临新南村。素有“三边”之称(街边、路边、河边),村庄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为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85亩,人均1.6亩。
人口民族村委会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652户,2585人。其中:男1312人,女1273人;汉族2579人,回族5人(1968年由新甸铺镇迁入),壮族1人(1966年由广西婚嫁此地)。村计划生育率99%,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1%,初中文化程度75%,高中文化程度2%。有白、熊、魏、马、孙、张、程、聂、李、肖、翟、来、郭、黄、詹、宋、刘、胡、庞、陈、田、高、司、王、何、韩、杨、骆、韦、乔、艾、母、吕、海、胡、邹、尹、杜38个姓氏。
自然状况 白湾村地势西高东低,南北平坦。村东为黄壤河沙土,有1284亩;村西为粘土,有2996亩;村庄沟、路、渠占地1100亩。境内水、沙资源丰富。
主要经济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04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3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19元。
农作物种植以小麦、棉花、玉米、花生为主。2007年粮食亩产400公斤,棉花亩产70公斤,花生亩产225公斤。
养殖业以养鸡为主。建有养鸡园区1000亩,拥有千只以上规模养鸡场160余个,年产鲜蛋300吨。
林业以速生杨为主,现有四旁树木3500棵。
基础设施 村有拖拉机150台,其它机械100部,机械总动力2450千瓦。
村有油路三条,总长5000米。
村有机井62眼,有效灌溉面积3700亩。
村民外出打工人数583人,人均收入8000元。
社会事业
村有小学一所,房舍42间,教师10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有卫生所一个,医务人员3名,村民全部参与合作医疗。
村有广场一处,占地8000平方米,有农民书屋5间,藏书5000册。
村有敬老院一所,房舍35间,住院老人50名。
村民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村民有电视机150台,电话60部,手机50部。
村修沼气池178个。
2、四川省江阳区华阳街道白湾村白湾村共有11个合作社,全村总人口2220人,是典型的浅丘地形农业村。此前,白湾村山外沿江的4个社全部种菜,村民富,而山内的7个社绝大多数村民只种传统作物,经济基础差,村民收入相对而言要低得多,出现了同一个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状况。华阳抓住这个“典型”,因势利导,采取抓点带面、老基地带新基地的办法,由沿江蔬菜带向内浅丘地带发展。而首先着手调整的,就是在白湾山里的几个社,高起点建设大棚蔬菜基地。从2004年开始,华阳采取政府引导、资金帮扶、政府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逐步规范建设了大棚蔬菜基地。对农户自发调整种植蔬菜的,政府采取给予奖励等方法,在三四年的时间,从一期的300亩发展到二期的500亩,其中发展大棚蔬菜基地700亩,并辐射带动发展了2000亩蔬菜基地。调整后的土地,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王葆元家种菜前后的变化就是最好的佐证。他家4个人的田土,以前种传统作物,1亩地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如今他熟练地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加上人勤脑灵,一年种上三五季,一亩地收益好时有1万多元。这几年家里是一年一个样,就两三年的时间,家里的土瓦房变成了现在的小楼房。
白湾村为了及时能给蔬菜品种的更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白湾村建起了累计占地30亩的8个新品种示范园区和一个育苗中心,这些示范园区(育苗中心),先后引进五彩椒、冬玉棒瓜、高优苦瓜、水果番茄等新品种25个,推广新品种15个,统一育苗45万株。他们推广的青花菜,就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同是种花菜,青花菜的收购价每斤为2元多,亩产在3500斤左右;而以前种的白花菜,虽亩产有4500斤左右,但收购价每斤才四五角钱。同一亩地,就因为蔬菜品种的不同,收入就相差好几倍。
如今,蔬菜产业成为全村主导产业,建成无公害蔬菜2000亩,其中高标准蔬菜大棚800亩,年产蔬菜26000吨,蔬菜年销售收入达660万元。与此相应的林果业也有了较大发展。积极引进先锋农业公司,建设枇杷、黄金梨等水果基地1000余亩,1000亩的沿江桂圆林长廊已挂果投产,2008年度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