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真实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非真实感(水墨画辽宁师范大学)

非真实感绘制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不具有照片般真实感,而具有手绘风格的图形的技术。其目标不在于图形的真实性,而主要在于表现图形的艺术特质、模拟艺术作品(甚至包括作品中的缺陷)或作为真实感图形的有效补充。

主要模拟画种有油画,水彩画,钢笔画,铅笔画,水墨画和卡通动画。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论文中如:Strassmann和Sasada。90 年Saito and Takahashi和Haeberli在Siggraph会议上发表了两篇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到94年,随着几篇论文在Siggraph会议的发表和在Eurographics会议的发表,这一新领域才逐渐显现出来。到97年Siggraph将非真实

感绘制单独作为一个类别,此后非真实感绘制技术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对于视频、图像、三维模型的非真实感处理变得越来越热门,现在浙江大学金小刚教授和温州大学赵汉理博士,专注于这方面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国内研究相对较晚,但由于中国水墨画自身特点,目前国内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天津大学孙济洲教授,浙江大学于金辉教授,厦门大学张俊松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唐棣教授和臧超研究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