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溥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摘要:

金溥聪(1956年8月30日-),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台湾省台南市人,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新闻学博士。历任《中央日报》记者,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际关系室编审,“行政院研考会”研究发展处专员,世新大学、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文化大学新闻系兼任讲师,政治大学新闻系专任副教授等。曾任台北市副市长,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他被外界认为是马英九的重要幕僚之一,他于2009年2月辞政出任壹传媒集团CEO。2009年12月9日,金溥聪确定出任国民党秘书长。

简介

金溥聪(1956年8月30日-),台湾地区政治人物。台湾省台南市人。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校区新闻学博士。

过去媒体曾多有讹传,称其“本名爱新觉罗·溥聪,族系隶属满洲镶黄旗,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堂弟之一”,但此说已遭其本人郑重否认。[7][8]

历任《中央日报》记者,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国际关系室编审,“行政院研考会”研究发展处专员,世新大学、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文化大学新闻系兼任讲师,政治大学新闻系专任副教授等。曾任台北市副市长,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处长。他被外界认为是马英九的重要幕僚之一。其父亲为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台湾历史学者金铄。妻子为新闻主播周慧婷。

金溥聪为马英九重要幕僚

2008年7月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成为访问学者。2009年2月中旬,金溥聪结束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客座教授工作后返回台湾,将出任壹传媒电视公司的行政总裁。2009年12月9日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闪电宣布:金溥聪任国民党秘书长!

家庭背景金溥聪族系隶属满洲镶黄旗,属“溥”字辈。台湾政治人物,其父为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台湾历史学者金铄。妻子为新闻主播周慧婷。

金溥聪的父亲金铄,又名:金大成,爱新觉罗家族后裔,隶属满洲镶黄旗,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五叔祖包朗阿的后裔,直系祖先是二等轻车督尉密雅纳(包朗阿曾孙)的第十三子爱必达,世居盛京(今沈阳)高登卜。毕业于大陆的东北大学历史系,随国民党当局撤退到台湾后,在台南成功大学担任历史系教授。东北大学创始于1923 年,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曾任校长。张少帅早年捐了不少银子给该校,可称得上是东北大学之父。广义而言,金铄算是张少帅门生。因为早年父亲在成大教书的关系,金溥聪上大学以前都是在台南生活,上有五个姊姊。

童年经历金溥聪从小就不爱念书、爱晃荡,被打手心、罚举板凳、关厕所,一样没少过;总把课本放在图书馆后,人就进了弹子房;他在初二学会抽烟,经常晚上跟着三两同学蹲在路灯下,漫聊“江湖”琐事,待回家后发现大门被锁上,干脆又翻墙出去到同学家留宿,惹得警察上门向他父亲抱怨“以为是小偷”。

金溥聪回大学担任教授

金溥聪高中念了五年(一次降转、一次重考),原本自认行径很帅的他,是在当兵等抽签的那一天才警觉到“江湖现实”,回家后决心浪子回头考大学。看到羔羊迷途知返,他母亲每次上菜市场买菜,还会顺道帮他买包长寿烟放在书桌上,好助他专心念书。当年被姊姊们认定“这家伙长大后一定是太保”,后来竟考上政大、留了洋,当上教授,暂时回归一般人眼中的“正途”。

从政经历金溥聪曾任台北市新闻处长、台北市副市长。一直被外界认为是现任总统马英九的重要幕僚之一。

1985年27岁的金溥聪认识比他大6岁的马英九,当马英九担任国民党副秘书长时,金溥聪是国民党国际关系室的编审。两人相识、相交合作无间。其后随马英九赴考研会任职。1994年8月,金溥聪回到母校政大新闻系任教,在教书期间,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媒体及选举行为上。1997年,马英九决定投入台北市长选战,时任政大教授金溥聪,归队操盘文宣,为他出谋划策。两年后马英九就任台北市市长,金溥聪则被任命为台北市新闻处处长,2000年升任台北市副市长,被视为马英九的分身。

由于政治判断的精准,深获马英九的信任,两人亦师亦友亦兄弟。因此政坛流传一个说法,形容金溥聪红不让的程度,马英九只有三个幕僚,第一是金溥聪,第二也是金溥聪,第三还是金溥聪。金溥聪任教期间,光在政治大学指导的关于研究政治选举与媒体关系的学位论文就多达13份,他活用新闻传媒理论,非常善于利用传媒打选战。在文宣政策论述等方面,为马英九出点子。去年3月,马英九顺利当选台湾领导人。然而金溥聪却急流勇退,主动宣布不入府、不“入阁”,远离政治圈。反而到香港中文大学当访问学者,2009年2月16日返回台湾,转战电视圈。并出任壹传媒媒体策划行政总裁,但电视台未开播,金溥聪与壹传媒主席,香港媒体大亨黎智英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金溥聪随后向媒体表示,7月份会带孩子到岛外旅游,在岛外找学术机构任教。

金溥聪绝少和马英九公开“同台演出”,实则心系马英九,他断言2008年“总统”选举“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因为他认为当前社会氛围正是如此;尽管外界批评马英九软弱,金溥聪说:“大家都期待不可一世的全能君主,马英九因为先前戏路拉得很高而被如此寄望,但无论如何马仍算是目前最可期待的政治人物。”他自认打完这场仗,自己的政治任务就差不多了。

金溥聪界定自己只是“75%的政治人物”、“从头到脚自我都满强的”,所以从政一开始便自我定位不参与选举,纯做幕僚;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后,金不但没跟着进党部,也拒绝挂上任何头衔,改以“民间友人”身分襄赞马英九,回避掉直接涉入五十年老国民党盘根错节的政治泥淖,不惹更多“争议上身”。

人物性格金溥聪,满族血统、左撇子基因、处女座性格,金溥聪思考多元、洞察敏锐,具备运筹帷幄的军师性格。他的“爆发力”令人敬畏,他爱讲人生哲理、重视道义,对媒体更是“循循善诱”,没沟通好时也会“不吝指正”,很有他“金教授的原则”。

金溥聪给人心高气傲、龟毛难缠,甚至专权独断的印象。过去市议员称他是“骄傲的公鸡”,现在团队内则有人暗暗帮他取了个绰号叫“佛地魔”。他当年在新闻处长任内,对市议会的不合理要求态度强势,绝不妥协。

金溥聪自认血液里有不太安定的因子,他几度进出马团队,跳脱生涯常轨,期间还辞去政大专任教职,主持过电视节目;只要“化学”够,他广结各种政治颜色、职业、地域、年龄的人士,倾听长谈、汲取多元想法,部分人士也成为他文宣顾问群的“白老鼠”。不当公职后,金溥聪留发、蓄胡,不穿西装、不打领带,据他了解,领带是“罗马时代用来牵囚犯用的”;在他看来,“变化才是人生里面的甘味剂”。

政治态度金溥聪从政“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仅是马英九,连金的岳父都吃过闭门羹。金在担任新闻处长时,马英九迫于党内巨大压力,曾苦劝金溥聪无论如何得出面帮连战站台,金“抵死不从”,当时气得马英九还挂了他的电话。

金溥聪不做“一般的政治”,他认为“有人想捐钱,自然会有人去处理那一块”,“有人说我是骄傲的公鸡,是不沾锅,可是我们不乔事情。”金溥聪坦承:“我在其它团队都活不下去,也只有马英九才能容忍我这种人。”

金溥聪的江湖规矩是宁愿“杀敌一百,自伤五十”,也不愿和稀泥;但在传统的政治丛林生存法则里,毫无疑问地让他成为政坛“少数”,甚至是政治“异数”,有人还曾经当着马英九及金溥聪两人的面,直指金是马的“负数”,马英九也曾私下劝说金溥聪不要让自己太受伤。

在金溥聪眼中,一个好的政治幕僚要很客观,贴近事实,让自己变成“中间选民”,而不是被意识形态所主导,才能贴近民意的脉动,“自己要能够跳出政治,才能够看得比较准”。事实上,外界看金溥聪主掌马英九选举文宣,屡有令人惊艳的作品,攻击力又狠又准,擅长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而且一派名仕作风,颇讨中产阶级欢喜。

弃政从文2009年2月,前台北市副市长金溥聪确定出任壹传媒电视公司的CEO(行政总裁),在媒体、政坛间都投下了震撼弹。传播人出身的金溥聪,在马英九团队胜选后,并非想在政坛“分一杯羹”,反而毅然决然到香港客座半年,就在返台时,宣布将接任壹传媒集团电视公司的CEO,与黎智英合作。

金溥聪表示自己向来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只是在做该做的事,当初在帮马英九竞选,是因为想尽一己之力推动台湾向前走,而非为了某政营或某个人,也没必要因为有人怀疑,就“剖心肝”以示清白,在马英九团队上任后,自认为自己已没有太多的边际效应,才选择先离开。现在选择“媒体”,是觉得能对台湾政治文化有所影响。

金溥聪与黎智英的组合,跌破大家眼镜,其实两人透过朋友已经认识一段时间,金溥聪看过黎智英的书,觉得彼此的想法契合,在认识后,更觉得黎智英从基层做起的经历,视野局限较少,有可学习之处。黎智英认为金溥聪懂传媒,工作、管理也都很强,执行力很彻底,加上社会风评好,何况他并不是大蓝大绿的人,他是泛台湾的人,才选择与他合作。

评价自我评价

金溥聪很无奈外界视他为大内高手或幕后黑手,他说:“大家都把我的权力神秘化,任何事情都觉得里面有我扮演的角色,我是被夸大的。”他认为自己在马团队里某种程度是独来独往的个体户,是“自由的砝码”。

[2][3][4][5][6]金溥聪说:“我从来没有一定要干什么,人生好像一条高速公路,但我就是不肯下去,还想往前走,到哪里我不知道,就是不想固定下来。”毫无疑问在政治上金溥聪是马英九的“好帮手”,只是对攻顶路途上每天焦头烂额的马英九来说,金溥聪的保持自我、但求自在。

外界评价

金溥聪作为一个传媒学者,也可以说作为一个媒体人,他最特别的就在于,他能够把理论跟实践结合起来,能够做得到这一点的人,在大中华地区很少,可以说金溥聪是最成功的一个。金溥聪从认识马英九开始,一直追随马英九,深得马英九的信任。然后帮助马英九打选战,充分的发挥了他既了解媒体的特质,同时他又了解民意,善于利用媒体来打选战,他发挥了他的专长,帮马英九赢得了台北市长,又帮马英九打赢了大选。

从金溥聪身上看到比较有限,他的政治方面的言行,一方面看不出他有什么台独的色彩,看不出来,他还是有很重的中国文化的这种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并不寻求通过外在的方式去改变中国大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