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目】:枢机
【拼音】:shū jī
【释义】:
(1)指事物运动的关健。
《国语·周语下》:“夫耳目,心之枢机也。”
《文心雕龙·神思》:“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健;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2)指朝廷的重要职位或机构。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要。”
李贤注:“枢机,近要之官也。”
枢机是罗马天主教中仅次于教宗的职位。Cardinal源自拉丁文cardo,有枢纽、重要的意思。因穿红衣、戴红帽,又被称为红衣主教。枢机由教宗亲自册封,协助教宗管理教会事务。当教宗出缺时,也只有他们有权选举下一任教宗。枢机被分成三级:枢机主教(cardinal bishop)、枢机司铎(cardinal priest)和枢机助祭(cardinal deacon)。
机能教宗原先不是由枢机选出来,而是由罗马人民选出,但在中世纪时,这个权力被不断限制,最後只有枢机能选出教宗。
自从1971年1月1日,保禄六世规定只有80岁以下的枢机才能选举教宗。原先保禄六世限制最多只有120名枢机可以选举,后来若望·保禄二世改变了这项规定。
虽然没有硬性规定教宗一定要从枢机中选出,理论上所有的罗马天主教男性都有资格被选为教宗,但是自1378年乌尔班六世的选举以后,教宗从枢机中选出已经变成一个常态。
位阶根据天主教法典(Canon law)第350条,枢机团被分成三个等级:
主教级枢机(the episcopal order),即枢机主教
司铎级枢机(the presbyteral order),即枢机司铎
执事级枢机(the diaconal order),即枢机助祭 (枢机执事)
主教枢机原来只特别指罗马市郊七个教区的主教;1965年保禄六世裁定东方礼仪天主教会的宗主教被列入枢机团的,保留其教区为他们的称号,他们的位阶与罗马天主教的主教级枢机相同。主教级枢机一般不超过10人。
枢机司铎大多担任世界各大城市教区的总主教(或称为大主教(archbishop))或主教(bishop)。现在常被称为枢机主教。
枢机助祭(枢机执事)是枢机中最低的位阶。1918年之前,俗人有可能当上枢机而不需要先当司铎(或称神父),而枢机助祭可以让俗人担任;1918年后,法典第351条规定枢机必须至少是司铎。未升为主教的,应先受主教祝礼。而在担任枢机助教10年后,可被晋升为司铎枢机。注意目前所有的枢机司铎和几乎所有的枢机助祭事实上都是主教。
历史13世纪初,枢机团仅有7人;1586年,西斯都五世将枢机团规模扩大人数为70人(6名主教枢机,50名司铎枢机,14名执事枢机)。然而到了20世纪却仍然维持这个限制;1958年,若望二十三世改变了此一限制。目前全世界共有183名枢机(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