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泉---处女泉

在举世罕见的洽川瀵泉中,最迷人的要数神奇的处女泉。 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位于洽川景区的芦荡之中。其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 古代洽川的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 身的尘土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此而得名。
处女泉实际上是一个泉群,大小泉眼难以数计。小者如蚁穴,大的似车轮,站在 泉边望去泉水冲起金黄的细沙,汇集成了一个巨大的蝶状,故有“蝴蝶泉”之美称。 泉水常年温度保持在31摄氏度,冲力极大, 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有 “沙浪浴”之美誉。清波荡漾,鱼翔浅底,使人流涟忘返,久不离去。泉水含有人体 需要的氮、磷、钾、锶、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也许是得益于处女泉灵气的滋润,洽川自古多美女、才女、周武王之母太姒人,清代女诗人雷敬儿(史夫人)的故里都在洽川,据载,大禹的母亲,成汤的妃子和周文王 的母亲太妊也都是洽川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中所描 写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动地描写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场面。洽川曾有“四 圣母庙”,供奉禹母,汤妃,太妊,太姒人四圣母,是洽谈川独有的庙宇,今拟恢复。 处女泉边广袤的河滩上,清风徐来,天高云淡,芦苇茂密,夏日芦絮漂香,冬季泉水水气浮空,绵延十里不绝。环顾四野,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的人们来说,置身于野趣盎然的处女泉边,确实是难得的人生享受,因而有“不下处女泉等于没到洽川”的说法。
洽川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之滨,北接司马迁祠,南望西岳华山,面积165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河滨湿地、温泉湖泊型风景名胜区。
游人到此可观鱼垂钓、温泉沐浴、荷塘采莲、芦荡泛舟、黄河漂流,参与农家乐,野趣盎然,其乐无穷。“万顷芦荡探幽,千眼神泉沐浴,百种珍禽观赏,十里菏塘采莲,一条黄河漂流”,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生态美景。

景区有华夏绝景——瀵泉七眼,日出水量73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29℃—31℃,富含人体需要的硒、铜、锶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其中尤以处女泉最奇,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似“沙浪浴”;夏阳瀵出水量位于洽川七瀵之首。当地有“姑娘出嫁,先要到处女泉沐浴的”习俗。所以叫“处女泉”。
洽川风景区内有号称国内最大的芦苇荡,面积达10万余亩,栖息着丹顶鹤、黑鹳、大鸨、白天鹅、苍鹭等珍稀鸟类72种。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这些候鸟们现在西伯利亚渡夏呢。
隐人碧绿如帐芦苇之中的处女泉,是洽川举世罕见的七眼瀵泉之中最神奇、最迷人的一处泉子。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为什么要叫"处女泉"呢?洽川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民俗:姑娘在出嫁之前都要来这里沐浴,让清纯的泉水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去迎接人生道路上最幸福的时刻。也许是得益于处女泉灵气的滋润,洽川自古以来多出美女、才女。人称"四圣母"的大禹的母亲、商汤的妃子、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妃子太姒,她们的故乡都在这里。太姒,便是洽川美女中的佼佼者。
处女泉实际上是一个由大小泉眼组成的泉群,泉水的浮力特别大。即使你一点儿不识水性,也不用担心会掉下去,只要保持身体平衡,便可尽情享受如绸拂身的美妙感觉。据化验,泉水中含有丰富的锶、铜、硒、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自1994年开发至今,远近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中央电视台"华夏一绝"摄制组曾来此拍摄了专题片;陕西电视台《神禾塬》剧组、对外部《出嫁的新娘》摄制组也来此拍摄了精彩的镜头;还有由著名演员陈道明主演的电影《桃花满天红》也选这里作为外景拍摄地。

处女泉在《合阳县全志》等地方志中多有记载。但长期以来,没于黄河之中,使人难识其真面目。1991年5月,《陕西日报》记者杨玉坤在当地同志的陪同下,对这一奇泉进行了考察,以《合阳东王乡找到一奇泉》为题,首次在《陕西日报》头版显著位置作了报道。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1999年10月18日莅临此地后,曾作诗一首:"万亩芦苇风掀起,处女泉里水凝脂。华清只供帝王去。哪及群民乐游此!"
瑞典电影《处女泉》1960

原名:Jungfrukällan
又名: The Virgin Spring / 处女泉
导演: 英格玛 伯格曼 (Ingmar Bergman)
主演: Max von Sydow / Birgitta Valberg / Gunnel Lindblom
上映年度: 1960
语言: 瑞典语
制片国家/地区: 瑞典 /德国
imdb链接: tt0053976
剧情简介:
英格玛·伯格曼执导,讲述十六世纪,瑞典一处偏僻的乡下的一个春天的早晨,富农特利的独生女卡琳,由她们家的养女英格利陪同一起去教堂作礼拜。在路上遇到三个牧羊人,开始他们谈得很开心,后来他们强奸了卡琳,并打死了她,而躲在暗处的英格利吓得说不出话来。当天黄昏,三个牧羊人来到卡琳的家,吃饭时拿出卡琳的血衣外套要卖。英格利也刚好返家,一问之下真相大白,特利怒而杀死三个牧羊人。第二天早上,特利夫妇找到女儿的尸体并发挚要在这里盖一座寺庙,就在他们抱起卡琳时,从卡琳头下的地上冒出一眼泉水来。 特利夫妇以为是上帝的施恩。本片是一部宗教色彩的电影,含着神示的意义。含蓄的体裁,感人的故事,严谨的演出,以及黑白片巧妙的音像效果,使本片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
《处女泉》是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品之一,其情节很简单,但是伯格曼却完全不满足于陈述这个故事,而将整部作品雕刻得光彩照人,充满了伯格曼特有的哲思色彩,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回味空间,叫人折服。
一个简单的关于施暴与报复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轮廓在三流电视剧里出现过无数次,但经伯格曼的打磨,却泛出神的光泽。又是一个关于神的故事。三个贫困的牧羊人在接受可爱至极的富家小姐凯林的食物恩赐后,不满足的将其强暴并杀死,随行的女仆英格林因憎恨凯林而眼睁睁的目睹了全过程,尽管她曾想过要救她。牧羊人意外地逃到凯林的家,被好心的凯林的父亲收留,并给予食宿和关照。结果,父亲从后悔不已的英格林口中得知女儿失踪的真相后,报复地杀死了三个凶手。后来,在凯林的身体下流出了一股清泉。英格林用泉水洗涤着自己的罪恶的灵魂……
观影中,我前所未有的关注到了影片中的4个人物,因为觉得他们都特别的符号化,每个人身上都清晰的烙着导演的想法,很值得考究:
一:凯林:因为前一天“burned with fever at the dance”而想装病以躲过礼拜和献烛,以睡个懒觉,但在神的虔诚的信徒--父亲的要求下,她不得不上路。尽管是个纯真可爱的处女,却因对神的偶尔不“虔诚”而被强暴并杀害,这是神的“惩罚”么?神也太恩怨分明了吧;
二:小男孩:在一场野兽般的行径中,充当了帮凶,尽管他在之后的瞬间就意识到了自己的罪恶,于是在凯林身上的撒上泥土,以求凯林安息;又由食物的颜色想到穿着同样颜色衣服死去的凯林,而呕吐;由进食前不祷告,到躲在被窝里偷偷的祈求神的宽恕……一个偶尔慑于他人淫威而犯错的孩子,即使在之后表现出对神的忏悔和追求,也免不了被摔死的厄运。这难道就是报应?神就这么小心眼?
三:英格林:影片以她对凯林的歇斯底里的诅咒开始:“欧丁神,救我!”因为未婚先孕而遭冷遇,由此对受宠的凯林痛恨不已,以至于在凯林的便当里夹上罪恶的蟾蜍,以至于漠视着凯林被强暴、被杀死,而最终没有将手中的石头扔出去……诚然,她也忏悔了,并试图用处女泉水抹去灵魂的污点与罪恶……
四:凯林的父亲:标准的虔诚的信徒,影片开始时对“家人安全的祈祷”给家人带来的却是一场横祸。在没有得到预期的神的庇佑之后,他拿起了屠刀,尽管他在杀人之前经过了洗礼与赎罪,但依然在暴怒下报了杀女之仇,连小孩也没有放过。在最后,无助的他仰天长叹:“God, I don't understand you”,是啊,神是怎么了?结果他找到了答案:要在此建教会,用黑石建!难道真的因为没有做到这些,惹得神嗔怒?……那神也太不满足了
简单的故事,丰满的人物形象,却如此生动,这就是伯格曼早期的电影代表作。并没有《野草莓》中那样明显的大段隐喻性的画面和象征性的情节,只是有如蟾蜍、火、泉水这些似乎蕴涵一些东西的事物……显得浅显易懂,一点都不晦涩,但已经能看出伯格曼对电影载道的嗜好,片中充满了神的怀疑,对人的灵魂的关怀。人在他的电影中似乎都是透明的,透明的能看见心在跳,灵魂也在摇摆。
《处女泉》贯穿始终的是伯格曼对人性的关怀,是他对人性的永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