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郭继鸿,男,1949年生,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心内科副主任、心脏电生理室主任,中国心电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电学网首席顾问、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国心功能学会常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常委,《临床心电学杂志》主编,心血管诊疗技术杂志主编等职务。
【历程】
1978—1987年,在同济医科大学从事医疗及科研工作,并先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1987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并获医学博士学位。
1987年调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心电生理学研究。
1989年,拒绝国外多方挽留毅然回国,并创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心电生理室。
【成果】
1991年,率先完成了国内第一例射频消融术。此后,他最先将双房同步起搏、 动态心房起搏以及多程序起搏预防治疗房颤、双室同步起搏及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充血性心衰、双腔起搏治疗肥厚梗阻性心肌病、防治血管迷走性晕厥等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技术引入国内,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节律重整、折返性早搏、拖带现象等许多心电学理论,并充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为教学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数百名进修医师,为心脏电生理学、心脏起搏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我国的不断开展、普及和推广做出杰出贡献。
他承担了多项卫生部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
【书籍】
近年来,郭继鸿教授主编了《介入性心脏病学》、《临床心脏电生理进展》、《现代人工心脏起搏学》、《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学》《新概念心电图》《新概念心电图图解》《心电图学》 《心电图学应试指南》《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观点》《急诊与急救心电图学》等多部专著,参编专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1]
主要学术论著
睡眠呼吸暂停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不容低估
心脏变时性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犬心房肌细胞三磷酸肌醇受体和兰尼碱受体的表达及功能改变
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进展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适时适宜地应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心脏起搏的进展与展望
百年盛誉再创辉煌——纪念心电图临床应用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