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开云镇八里村八里村坐落在衡山与南岳的交界处,辖1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48人,面积8.9平方公里,耕地1645亩,林地4.477平方公里,水域1.4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衡山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该村设党支部,有党员55名。设有八里村小学一座,村综合服务楼一座,家家户户通机耕路,电力设施齐全。交通方便,107国道、武广快速铁路都从该村经过。
近几年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全体村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发展村级经济为已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衡山有色冶金厂、环保砖厂、碎石厂、高压涵管厂等企业。
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八里村八里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该村党支部、村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美村、富民、强经济”的要求,对照“建设小康示范村”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软硬件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局部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各类文件配套设施齐全”的目标。实现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展望未来,余西人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村实际,立足长远,精心规划,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以“生态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要求,努力将余西村的明天建设的更美、更富丽。
3、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八里村八里村位于扬子街道办事处西北端,北与南谯区三官乡交界,东与雷桥村,南与团山村接壤,西与南谯区城郊乡隔清流河相望,8个村民组,面积约4平方公里,可耕地3320亩,1937人。滁三公路贯穿全村,沙河干渠绕村而过,加上2003年低产田改造2000多亩,沟渠路畅通,组组设有机电站,条件优越,旱涝保收。由于远离滁城,基础薄弱,传统农业收效甚微,农民收入增幅不大,200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600元,居于扬子办事处村级后面。
2006年以来,八里村充分利用人少地广的条件,将沿滁三公路的6村民组1200亩土地租给浙江蓝天园林有限公司栽种花木,农民可从转让的承包地上每亩纯收入600元,还解决了部分劳力就近务工,这一举措施给八里村民带来了很大实惠。
4、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庙湾镇八里村平舆县庙湾镇八里村有5000多人,过去村民都在每人平均1.2亩的责任田里劳作,仅能过上温饱的生活,致富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八里村在党的富民政策的鼓舞下,纷纷走出家门,寻找致富门路。在多年的摸索实践中,一项技术难度小、利润较高,但比较脏和累、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沥青防水,渐渐被吃苦耐劳的八里村一部分人掌握,在亲帮亲、邻带邻的方式传播下,很快,这项工作成为八里村人致富的主渠道。至1993年,在外地的沥青防水老板有600多个,从业人员2000多人。一时,在八里村,家家都有外出从事沥青防水的人员,他们有的年收入达十万元、几十万元。致富后的八里村人并没有沉浸在小富即安的喜悦里,一些有见识、有实力的农民开始想着自己办厂,让城里人给自己打工。八里村7组农民夏平良,1995年在驻马店市投资1000多万元,与洛阳玻璃厂合作建成驻马店市发达玻璃厂,成为驻马店市的第一批东西合作企业。1998年,在云南搞沥青防水的工程老板夏得友先是把云南的大型复合肥厂介绍到平舆办厂,然后自己又投资近千万元办起了自己的农友复合肥厂,为当地的农民致富、农业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批批逐渐走上致富路的八里村人成为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
如今,富裕起来的群众多了,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八里村的面貌很快就焕然一新。1992年,八里村的电通了;1997年,八里村家家通电话了;1998年,八里村盖起了第一座教学楼;1999年,八里村盖起了第二座教学楼;2000年,八里村通往乡集镇的主干道修上了柏油路;2002年7月,八里村每个生产小组之间、各自然村之间全部路面硬化。
如今,八里村人一出门就坐上汽车去城里办事,村里整天小汽车、摩托车来来往往,许多年轻人还不时拿出款式新颖的手机与外地联系生意,全村人均收入达2200元。
5、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郝家镇八里村八里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郝家镇,位于郝家镇驻地东1公里处,2006年总户数115户,人口406人。
八里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村“两委”领导班子,全村上下一盘棋,全心全意谋发展,各司其职,尽职尽责,注重实效。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村两委班子成员3名,文化程度均达到中专以上。近几年来,村民的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业主要以棉花、小麦、玉米为主,200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
八里村耕地面积650亩,林地面积10亩。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2006年新建文化大院一处,购置办公设施,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该村开挖大小沟渠3条,累计搬动土方15000余方,使全村所有耕地旱能浇、涝能排。大大方便了群众,受到了村民的好评与赞扬。[1]
6、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下镇八里村八里村属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管辖,位于温州西北方向,瓯江北岸。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5亩,公益林2600亩,山地面积270亩。东距工业重镇瓯北10公里,西距商品名镇桥头6公里,北与县城上塘镇一山之隔,南与鹿城隔瓯江,是桥下镇城建区南大门。
本村在册人口1900人,570户,常住人口3500多人,500多户,分布12个村民小组,48名中共党员,村两委成员8名,报账员1名,均年富力强,有较好的发展思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能起到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现在我村正在创建市级星级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正在日新月异的改变,基础设施已达到路平、灯明、水到户。该村的工业主导产业有:科教玩具业生产、服装鞋革业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农业生产杨梅。第三产业以交通运输为主,餐饮、批发零售业为项,其他行业基本遍布全村。村内设有镇中心小学。[2]
7、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八里村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八里村生产的桃子,上市时总是最抢手,价格卖得也最高。在这个村,一望无际的4000余个桃棚和栽满桃树的露天地块,向人们展现着“东北第一桃村”的风采。自5月初开始,每天几百吨的销售场面,更是蔚为大观。全村推广新品种桃树50多种,在研和试种桃树100多种。
走进八里村桃子交易市场,只见两公里长的马路上,挤满了各式农用车和各地前来收购的大型运输车,大而鲜红的桃子令人垂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国艳介绍说,八里村以前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最穷的时候,村委会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仅有的几间“办公室”还是谁也不敢进的的险房。近年,八里村在镇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扶持下,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优质水果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最大限度地整合土地资源,6600亩土地全部用来栽种桃树,全村1100户人家全部投入桃子的培育生产。村委会聘请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专家,围绕病害防治和冷、暖棚、露地桃合理配置以及新品种引进等方面强化管理,使全村从春到秋三季桃子均衡上市,并引进上百个桃树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为村民筛选出12-33、金硕、密硕、中油7号、中油8号等高产优质品种。目前,全村新品种覆盖率达70%以上。果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使以八里村为主体的“复州”牌桃子畅销全国10余个省份和东南亚、俄罗斯地区,每公斤优质桃最高收购价格达20余元。同时,为发挥八里村优质桃现代农业园区的优势,全镇建成了以八里村、岳山村、双龙村为主体的温室棚桃区、露地栽培区、苗木繁育区、贮藏加工销售区、研发示范区、生产生活服务区等,有效地带动了复州及周边近10个乡镇桃业生产的发展。
如今的八里村户均3.6个桃棚,户均大棚资产20万至30万元,年收入10万以上的人家550户,人均纯收入1.8万元;户均一台农用车,户均两台摩托车,60多户人家拥有轿车,半数左右的人家安上了电脑……在这个彻底告别了传统农耕方式的村子里,看不到堆满房顶的玉米,看不到暮归的老牛,全村所有能用的地,都盖上了大棚,少量零散的露天地块,也栽满了桃树。八里村现在已成为辽宁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该村为骨干,加上双龙村、岳山村,目前已建成了3.5万亩规模的辽宁省现代优质农业园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桃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