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贯穿大国强权政治。战胜国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参加会议。法国要一劳永逸地压服德国,意大利想控制欧洲大陆;英国欲恢复法德互相牵制的局面,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美国打着“公正与和平”的旗号,雄心勃勃地要主宰世界;日本要趁机巩固它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地位,进而称霸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意大利要求英法兑现在战争中的承诺,以便在东地中海建立霸权。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会议中充满矛盾和冲突。
内容1919年六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规定德国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和约内容主要包括:(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影响战胜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它们与《凡尔赛条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这一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理解(1)德国疆界问题
法国代表提出阿尔萨斯必须归还,并且依照1790年以前的归还,这意味着原属德国的萨尔煤矿区也将由法国控制,萨尔区的储煤量相当于法国全国煤炭蕴藏量的40%,而且还紧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将两者联合起来,无疑将极大推动法国重工业的发展,同时制约德国重工业的发展。
规定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是基于法国建立莱茵共和国方案没有得到实现后的一个妥协产物,在削弱德国国防力量的同时,也给予法国一定的心理安慰。
永远禁止德奥合并是防止这两个有着深刻历史渊源的国家合并后更为强大,威胁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战后波兰复国使得德国版图大为缩水,特别是“波兰走廊”的存在,将经济发达的东普鲁士分割为一块飞地,使德国蒙受了领土、经济上的双重损失,也成为德国发动对波兰战争的借口。
(2)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
德国挑起战争的目的是要夺取更多的殖民地,但结果事与愿违,还丧失了自己原属的全部海外殖民地,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但对殖民地人民而言没有任何实质变化,此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不断高涨。
(3)限制德国军备问题
规定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是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而允许德国保留10万陆军,既保证了德国无足够兵力发动战争,又保证德国资产阶级有足够力量镇压国内革命运动;对于战争中被公认为具有极强攻击性的空军、潜水艇,则不允许德国拥有,无疑是防止它再次挑起战争的可能;莱茵河不设防区的建立是对法国要求缓冲区设立的进一步满足,对德国的进一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