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阳河
北阳河古称浊水,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北阳河发源于泰沂山脉青州西部的清凉山,全长百余公里,流经青州、广饶、寿光三地,入巨淀湖,经小清河注入渤海。
古老的北阳河水源充沛,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古往今来孕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从而留下大量文化遗存。北阳河是东夷大地上的重要河流,是沿河两岸数十万人民的母亲河。早在几千年前先民们就沿河繁衍生息,勤劳耕作,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青齐文化。
北阳河的源头清凉山位于青州、临淄两地交界处,怪石嶙峋,顽石簇拥成峰,宛如一座巨大的盆景,端放在群山之巅。清凉山下泉眼众多,水流经年不断,蜿蜒曲折数十里,东行穿越群峰,至莲花山前汇聚成河。莲花山前地势开阔,临河有古广县城。广县是汉皇刘邦的功臣召欧的封地。召欧,汉初名将,封广县严侯。广县城是古代青州最早的城池,城背依阳水,东临瀑水涧,地理位置优越,是青州历史上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北阳河绕过古广县城,与南阳河擦肩而过,北下来到尧王山前。尧王山位于青州城西北隅,因尧曾巡猎至此而得名。尧王山位置奇特,九峰连绵,登山极目,齐国故都,青齐沃野,尽收眼底。北阳河在这里与众流相汇,成五龙之势,河宽达百米,水流湍急,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永嘉五年,前赵大将曹嶷在此建广固城,驾驭青齐诸邑百余年。后慕容德定都广固,励精图治,凭借北阳河天险,雄居东方,成就一代霸业。明代临朐冯裕家族,久慕阳水之名,将祖茔建于广固城北,阳水之畔,此后名人辈出,如冯惟敏、冯溥等,誉播青齐,名垂史书。
北阳河在青州城西辞别云驼诸峰与古城,似脱缰野马冲出五龙口,奔向北去。在城北张孟口河段形成一座水湾,人称淹子湾。现称夏庄水库。神话传说古代曾有水兽在此栖息,湾内水面开阔,碧波荡漾,垂柳依依,景色怡人,是一处远近闻名的景观。阳水北去,至名镇高柳。此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唐代便有村落,元代益都路总管冯彰祖籍此处;明代冯起震画竹闻名于世,与董其昌齐名;清末举人孙文楷,参编典志,后世名传。
北阳河穿越古镇高柳村后,河床趋于平缓。河至青齐沃野腹地,来到明代阁老刘珝故里北阳河村。此地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刘家有七进士、九举人及皇恩荫封数十人在朝为官,誉满天下。北阳河村四周古迹众多,如臧台、凤凰台、孟尝君墓、赵鉴墓、星落陨石、汉代古冢等,古今闻名,文人墨客至此拜谒,多有名诗华章。明代刘鈗《咏阳水》诗曰:
野人家住阳溪上,看尽苍茫万古流。
日月吞吐浮大块,蛟龙出没隐灵湫。
眼中真觉难为水,耳畔谁耻曾饮牛。
欲驾长风超物外,玉壶十二访元洲。
北阳水怀着对先贤的无限敬意缓缓流过刘珝故园,在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延年、李玉堂的故里大王桥村稍做停留,便直奔东北方向而去,在寿光城西北四十里处,穿过道口村隋氏家园与汉代古台,然后注入巨淀湖。
巨淀湖北临渤海,处于寿光、广饶两地交界,在远古时期是一处临海洼地,后因地震而形成湖泊。巨淀湖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湖中有岛,芦苇丛生,水产丰富,沿湖居民世代靠渔猎为生。巨淀湖三面土地盐碱,只有湖南畔因北阳河水冲积而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临河有村、名北洋头。据《汊书。武帝纪》汉代全国分为13个刺史部,其中就有青州刺史部,汉武帝刘彻曾多次巡查青州。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年近70岁高龄的刘彻再次巡行青州,东至莱州大海,并于是年三月,在巨淀湖(今北洋头村附近)躬身事耕。汉武帝躬耕巨淀湖畔,《嘉靖青州府志》与《寿光县志》均有记载。
北阳河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长廊,更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流域。它的中部,青州市的朱良镇与广饶县的大王镇境内,是早期的革命活动中心,先后有数十位革命先驱与军事将领在这里诞生,知名的有邓天一、李延年、李玉堂、刘子久、陈景三、陈伯强、李梦夫、赵治安、张士欣、张太恒、彭飞、刘蓬远、丁莱夫、王效禹等。在下游,抗日将领马保三领导当地军民依托巨淀湖的水势,抗击日寇,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源远流长的北阳河,历经亿万载,奔腾不息,犹如一部历史长卷,永远流不完,永远写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