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劳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益劳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一项内容。

内容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各种服务性劳动,如参加秋收,植树造林,打扫卫生,帮助烈军属和残疾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实践证明,公益劳动对于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自觉自愿地为公共利益而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以及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物等思想品德,都有重要的作用。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应遵守不影响教学的原则,从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组织与安排公益劳动,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明公益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自觉自愿地参加为社会服务的无偿的劳动。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和个别差异,妥善安排劳动项目和时间,避免负担过重。要充分发挥学校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的作用,使公益劳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教师在组织劳动中要以身作则,深入实际,在同学生的共同劳动中进行指导和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