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大云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位于山西省武乡县故城镇中,始建年代无考,《新修大云寺记》载“残碣有河清四年(563年)……寺旧名严净,易今名者,宋治平元年(1064年)”,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年)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其总体布局有正殿五间,系大雄宝殿;南殿五间,系观音菩萨殿;东配殿五间,系十八罗汉殿;西配殿五间,系阎王殿;正殿两侧各有角殿一间,系迦蓝殿和祖师殿。南有戏楼五间,靠东围墙有僧舍10余间,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

大云寺坐北向南,一进院,前有戏楼,南北向中轴线长70米,占地2200平方米。中轴线主要有戏楼、南殿、正殿等建筑。

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

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仅保留少许金代风格。

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尤其该寺屹立于故城平川之上,更显雄伟奇特。据旧县志载,为武乡古八景中之“臬狼牧雨”(或称“故城都会”)。

大云寺是反映佛教的一座宗教建筑,创建年代久远,古碑文载为西汉至唐,原名严净寺。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名为大云寺。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虽经清嘉庆庚辰年(1820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大修,仍然保持金代风格,十分难得。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也保留有少许金代风格。纵观整座大云寺寺庙,建造雄宏,规模严谨,殿宇轩昂,结构严谨,设计精巧,保存较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