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平顺县城东25千米芣兰岩乡碑滩村中。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组成。通体用坚硬的青石雕造而成,高2.7米,宽2.25米,厚0.3米。碑座埋于地下,碑身近方形,碑帽呈半圆形,平放地面未及安装。碑上原设计建造四角形碑亭一座,因故仅放置了柱础而未建造屋顶。相传,明时严嵩与夏言明争暗斗。严嵩奏夏言在太行山为自己树碑立传,居心叵测,后夏言被贬,立碑之事由此终止。
据平顺县志载,明嘉靖三年(1524年),连年干旱,颗粒不收,百姓衣食无济。官府税收沉重,威逼纳税交租。青羊里(今平顺县城所在地)人陈卿时为潞州粮库管事,他开仓济民,拯救了一大批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苦大众。此事违犯了朝廷戒律。于是遭致官府捉拿。陈卿揭竿而起,率众起义,义军很快发展到八万多人。他们打富豪、杀恶霸、破官仓、济贫穷,深受百姓拥戴。他们利用青羊山绵延起伏的百里崇山峻岭,神出鬼没,机智灵活的与官军周旋作战,前后历时二十多年,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嘉靖七年,山西巡抚都察院左都御史常道始率领大军征讨,结果被义军打得落花流水。官军的惨败,不仅使“全晋之地震恐”,而且撼动了京师,引起了最高统治者明世宗朱厚熜的惊骇,急选派兵将,调集山西、河南、山东三省兵力,由兵科给事中夏言统一指挥,分路夹击。由于力量悬殊太大,加之义军采取正面作战的错误方针,起义最后失败了。嘉靖八年九月,夏言奏请皇上批准,在青羊山设置县邑。其中割潞城县十六里,壶关县十里,黎城县五里建县。先后用了四年时间,县治初具规模。取县名为平顺县。意在取“剿平逆贼,地方顺服”之义。同时,在玉斗崖、蟠溪峰、白云谷设立三个巡检司,在玉峡、虹梯两关设险隘,开通道路,在花园口、鲁班壑、阱垴设堡,都置重兵,“控扼要害,长年戍守。”直至明王朝的覆灭。
碑铭刻于明嘉靖八年(1529)。正面阴刻铭文,内容是:“玉峡西来百余里,近蚁尖寨,千峰壁立,中通峭峡,壮如风门。而小下则无底之壑,石蹬出齿,盘廽霄汉,望之如虹霓,然比岁青羊之冠,凭负以拒汴师者,此也。故号虹梯予易以今名,亦固以为美焉,从而铭焉。石崖攀天,仄蹬千廽,仰瞻失明,俯临蔽霾,铁壁勾连,谽谺中开。观者骇魄,行子心摧。亘如长虹,横绝天阶。彼昏者氓,肆其喧豗。爰据培塿,以抗震雷。卒于大刑,亦孔之衰。太行之阿,大河之隈。关门弗严,惟帝念哉。北山有石,南山有材。经之营之,突然崔巍。侍臣作铭,以诏后来。”此铭文由明嘉靖礼部尚书兵科给事中夏言撰书,楷书五寸见方,笔法流畅,刚劲有力,刻工精湛。铭文仅199字,便将立碑事由及本地环境风貌描绘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