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是一幢古老的清代建筑,坐落在桐乡市乌镇观前街中段。1984年按原貌修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坐北朝南,四开间两进深,砖木结构,东面两开间两进自成单元,为老屋;西面同样结构的两进后期买入,称作新屋。新老屋一墙相连,前后左右上下来去相通,浑然一体。序厅靠西的一间为家塾,当年,茅盾的3个叔父和二叔祖家的3个男孩,以及茅盾自己,幼时都曾在这里分别接受过祖父沈砚耕和父亲沈永锡的教育。老屋楼上东首第一间为茅盾祖父母卧室,第二间是茅盾父母卧室。1896年7月4日,茅盾就出生在这里。老屋后进楼上两间,为茅盾两个姑母和女佣的住处,楼下两间,西为厨房,东为客堂。茅盾少年时代,曾在这里帮祖母一起养蚕等农事活动,为他后来创作名著农村三部曲,积累了原始素材。新屋临街第一进楼下两间成一统间,为全家饭堂;楼上两间是茅盾叔祖和四叔祖的卧房;天井后面第二进楼上楼下共4间,是茅盾曾祖父、曾祖母的居所。第二进楼房后面,原为一约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跟老屋后进楼下的客堂相通。1897年茅盾曾祖父在园中盖起三间平房,作为晚年休闲之处。曾祖父去世后则成了堆放杂物的库房。1934年,茅盾亲手设计草图,用《子夜》所得稿费,将3间平房翻建成颇具日本风格的书斋,作为从上海回乡探亲时的写作住所。
茅盾故居东隔壁,原为茅盾童年时就读过的立志初级小学(即立志书院),1991年修复后被列为茅盾业绩陈列馆,里面陈列着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所走过的文学道路的150多帧照片,以及他的作品、手稿、书刊、题字和曾经使用过的用品等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