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扬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金世扬

字铁山,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人。清代康熙初年,少年金世扬慕名来庐山读书,他选择了奇丽多姿又栖息过名贤的栖贤谷,作为奋发苦读之地、陶冶情操之所。栖贤寺的晨钟暮鼓、栖贤谷的盈耳涛声,伴随着他研读的暑夏寒冬。当他告别庐山时,面对雄奇的石人峰、幽邃的栖贤谷,发下宏愿:将来得志,必以名迹酬谢庐山山灵!

当时少年金世扬,30年后由河南观察升任江苏布政使。他器宇端凝,为政廉明,不畏权势,而为百姓谋福田。得志后的金世扬,对哺育过自己的庐山没有忘怀,对曾在庐山发下的宏愿没有忘怀。他寻觅到了一位能以画作与庐山千秋共存的画家——许从龙。他将居住江苏常熟的许从龙,请到苏州,酬谢千金,请他创作《五百罗汉图》。

《五百罗汉图》大功告成,对于金世扬来说,更是感到由衷的欣喜。他在每幅画的上方,盖上了“江苏布政使司金世扬铁山布捐赀制”或圆或方之印,官职、姓名、字、目的一应俱全。其下,又盖有“铁山鉴定”、“运甓轩珍品”等印章。无疑这是金世扬心迹的印证,是对庐山的敬仰,是“必以名迹酬谢庐山山灵”的实现。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也就是在《五百罗汉图》大功告成的5年后,金世扬将200幅画卷,分装成8箱,用专船由苏州运往庐山,途径江西南昌时,适逢浴佛节前夕,于是决定将《五百罗汉图》放置南昌佑清寺展出。《五百罗汉图》的展出,产生了轰动,数万人前往观赏,皆感叹道:如此名迹,足以敬重山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