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镇白马村白马村地处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南山镇,与惠来县交界处,由分水、白马仔、松树桠、溪尾、灯心湖、梅石柯和倒拔岭等七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1877人;党员60名,其中60周岁以上党员28人;“两委”干部共4人。

该村原是一个地理位置十分偏僻的山区村寨,揭神公路建成之后,该村的交通条件反而相对比较便利。但是,由于该村山多地少,山地贫瘠,加上原来交通不便,许多村民十几年前便已开始外出谋生,目前只有分水和白马仔两个自然村有部分村民居住,其余自然村基本成为“空壳村”。留守的村民们靠耕种山腰上少量的坑田维持生活,生活条件艰苦。

2、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白马村白马村位于仁和集镇之东,2007年11月由原白马村和书房村合并而成。东隔白马桥与秦栏相望,西接仁和社区,南接雷庄村,北接掌鼓村。南北长约3000m,东西长约4500m,现有人口2985人,耕地面积5800亩,下设24个村民小组,村内交通发达,天扬路横穿其间,主河流一条,支流25条纵横交织,200亩水库两座。中型企业10家,家庭式作坊企业45家。07年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7660万。总支党员76人,下设工业支部和农业支部。

3、浙江省平湖市钟埭街道白马村原先以种植油菜、大麦和水稻为主的农业村。自平湖经济开发区组建后的1997年开始征地撤建制,到2002年4月底征地撤建制29个村民小组,2007年5月开发区决定对剩下的一个农业组也实施了撤建制,2007年下半年起,白马村村民的户籍都转为非农。 由于建设用地需要本村绝大多数农民的住房被拆迁,500多户农户进入东小港、三友等自建房新村,户口已迁入白马堰社区(筹)。白马村2007年年报统计数,村在册户口250户,981人。目前尚存杨家、李家浜、毛家浜和李龙港四个自然村。 白马村(社区筹建组)党总支下设农业支部、居民一支部和居民二支部,共有中共党员91名。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是平湖经济开发区(钟埭街道)所在地。

4、安徽省芜湖市火龙岗镇白马村一、基本概况

弋江区火龙岗镇白马村位于芜湖市南部,火龙岗镇西北部,东临白马山、南临义兴村、西临漳河、北临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别36路公交车和市马饮至大河桂班线车从村经过,白马境内将建线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花津南路)、三环路、纬十一路、纬十二路、纬十三路及支一路、支二路四纵五横道路网络,交通区位优越十分明显,全村总面积1.3万亩,耕地承包面积4577亩,人口5515人,辖22个自然村,62个村民组,白马新农村示范点地为540.9亩,落户3400户,建筑总面积424805㎡,集农留市场80亩,社区医疗及活动中心为一体,设施配套的多功能新农村示范点。

二、资源条件

1、土地资源:白马在白马山山脉西部,形成东部高,西部低的多样性地貌,主要由平原和丘陵构成,土壤以黄棕壤为主,耕地为水稻土,其辐射区地势平坦,属典型的江南圩区地貌特征,适宜林业生产和水稻、油菜、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种植。

2、水资源:境内水资源丰富,村域水网交错,村内天子港过境1000米,水面积4000亩,且水系皆可与漳河水沟通,西临漳河,为境地内居民和企业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3、林业资源:白马村人均耕地1亩,境内有杨家山、垒木山、白马山西部,林地具有一定规模,属白马村集体所有林地。树种以黑松、香樟、杉木和意杨为主,为美化和改善示范点生态环境提供了保障。

4、经济社会资源:2005年,村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劳动力人口在

高新区打工及运输、建筑及其它服务业从业人数近60﹪以上,村民从事运输业的人数达200人,从业收入280万元以上,村集体企业采石厂产值1470万元,利润250万元以上,集体纯收益百万元以上。村域内省861重点工程海螺五号窑、高新技术开发区南扩工业区、白马新农村农民创业园、市职教园区与示范点融为一体,新农村建成设初具规模。

三、主要优势

1、产业优势:(1)流通业:白马示范村位于市区南部,距市中心不到9公里路程,具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国道貌岸然及三环路可辐射皖南腹地,为示范点规划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巨在的市场空间。

(2)新型建材业:示范点及辐射区石灰石、粘土资源丰富,发展新型建成材具备了自然条件。

2、人力资源优势:示范点人口5515人,劳动力人口2900人,辐射区总人口1.29人,劳动人口6350人,65以上的劳动力人口就近进入二、三产业就业,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点一定比例,且通过实施九九农业开发和国家农业高新科技示范项目,以及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的开展,区域内劳动力受训率逐年提高,劳动力科技素质、意识不断增强,为示范点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3、资金优势:示范点镇、村两级财政状况良好。2005年镇财政实现财政收入4000多万元,到2008年村集体将积累壹仟五百万元资产,为示范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务保障。示范点及辐射区农民收入水平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投资能力和投资意识都较强,为筹集社会资金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奠定了基础。

四、发展目标

居民点社区规划建设总用地360806㎡,其中居中面积330006㎡,绿化率42.1%,总户数3400户,人口12900人。

到200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0万元,呈负增长趋势;劳均农林牧渔业产值4000元;建材工业产值达5000万元,平均增长30%;运输业产值1200万元,年均增长50%;非农产业比重达80%;城市化水平30%;森林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为80%、40%;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年均增长11%。

2007-201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0万元;继续呈负增长,劳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00元;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产值5000万元,年均增长20%;运输业产值2600万元,年均增长30%;非农产业比重达42%;城市化水平80%;森林覆盖率36%;人均公共绿地11㎡,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为85%和75%;转移农村劳动力16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年均增长12%。

五、总体布局

白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产业发展,按各区域、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规划布局。可划分为五大功能区。

(一)现代农村商贸业规划区

1、区域范围:村域北站沿纬十一路、经二路沿线及居民点规划区。

2、发展重点:在上述区域,依据南扩建设,建设集贸市场、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店,特色小商品市场,重点发展工业、商贸业。

(二)仓储运输物流园区

1、区域范围:村域连端、示范点辐射区、三环路,依托规划中的物流中心,建立以仓储、运输为重点的村物流园区。

2、发展重点:在物流中心,通过整治村现有的运输户和各方资金,建设一定面积,以仓储、运输为重点的村物流小区。

(三)新型建材发展区

1、区域范围:村东北部及辐射,依托高新技术开展南区和镇工业集中区,建设一定占地面积的新型建材工业发展区。

2、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以综合开发利用石灰石、粘土资源及工业矿渣粉煤灰等废料为主要原料,新型建材生产加工项目。

六、产业规划

(一)建造“白马新农村建设农民创业园”

1、产业基础:随着南扩项目的发展,白马村将逐渐全部失地,南扩工业区建成后,白马村境内成为高新区就业工业区,为农民创业提供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2、建设重点:建造一个占地24亩,建筑面积9547.8㎡的标准化厂房,分割出租给村民进行二产和三产创业或为工业区基地企业(如海螺、奇瑞等)配套服务。

3、规划目标:农民创业园基本满足20名失地农民创业和就业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农民每年增收2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获利90万元。

(二)现代农村商贸业

1、产业基础:白马示范点跨三环路、轻轨铁路南站、职教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南区连接融为一体,其优越的交通区位可辐射全镇、周边县及皖南,具备了发展现商贸业的基础和市场需求。

2、建设重点:(1)新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在白马示范点居民小区建设新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连锁超市,满足小区及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外,覆盖全镇,在另六个规划居民点和其它居民集中区建立连锁服务网点。

(2)白马居民点集贸市场。在规划区内建设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

(3)白马特色商品市场。白马示范点内建设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农家美食、小商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商品市场。

3、规划目标:示范点商贸业基本满足居住点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服务示范点居民,解决村民就业占总劳动力的25%左右,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三)仓储、运输业

1、产业基础:随着芜马高速的建设贯通,市三环路建设规划中物流中心将变为现实,示范点村民从事运输业的劳动力达400人拥有各类运输车辆200台,村集体和村民具备了一定的投资能力,从事仓储,运输的经验和管理能力。

2、建设重点: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品、农产品和白马山石厂厂料为主导,集仓储、配送运输为主导的物流中心,组建一定规模的运输车队,实现流通增值。

3、规划目标:建设仓储面积10万平方米;组建运输车队400台次,吸纳劳动力就业600人—800人,成为各村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产品占各村点产值的40%左右。

(四)新型建材业

1、产业基础:随着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新型建材的推广使用和生活开发日益重视,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利用境内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和工业矿渣,开发生产以墙体材料为主导的新型建材业,市场前景广阔。

2、建设重点:在南扩工业区兴建标准化厂房,提供境内石灰石资源,通过招商方式,兴建新型墙体材料加工企业。

3、规划目标:为生产企业合作投资,投资后年产新型墙体材料2.5万立方米,年产值6000万元。

(五)三产服务行业

1、产业基础:随着高新区南扩工业园区建成,市职教园区落户白马,轻轨铁路南站落户该村,三产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2、建设重点:重点是组织多余劳动力经过培训,一是自谋职业创业,二是培训村民从事餐饮服务、保安、清洁卫生服务、住宿娱乐项目等。

3、规划目标:结合该村和工业园、南站、职教园区解决就业人口1000人,年产值3000万元。

5、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白马村该行政村隶属于富源县大河镇,地处镇北边,距大河镇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8公里。东邻贵州平关,南邻黄泥村委会,西邻磨盘村委会,北邻中安镇升官平。辖瓦窑山、老阳冲、十字路等23个自然村。现有农户1829户,有乡村人口6809人,其中农业人口6649人,劳动力342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793人。

全村国土面积11.94平方公里,海拔1781米,年平均气温14.2℃,年降水量1105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水稻、蔬菜、马铃薯、魔芋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4245亩,人均耕地0.64亩,林地11988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5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93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第二、三产业为主。

6、安徽宿州市灵璧县渔沟镇白马村白马村位于渔沟镇西南部,与浍沟镇、朱集镇毗邻。全村总人口4323人,817户,共20个村民小组,辖周寨、吕西、前山、后山、白马等5个自然庄,共103名党员,村两委干部8人。

白马村多山,采石场是该村支柱工业,该村还是灵璧石的主产地之一,特别是纹石,主要产于该村的周寨、白马等自然庄,由于前期无度开采,近年来白马的纹石几近绝迹,周寨偶尔有坑出产带纹的珍珠石,奇石爱好者尊为上品。

白马村党组织一班人,能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十七大精神以及有关农业科技、文化、法律等知识,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结合村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连年增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得到群众满意,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村党组织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各项方针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去,为全体的发展稳定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7、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白马村该行政村隶属丘北县官寨乡,地处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2.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辖 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8户,有乡村人口7729人,其中农业人口7729人,劳动力 420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3804人。

全村国土面积53.40平方公里,海拔 1,595.00米,年平均气温 17.00 ℃,年降水量 1,199.00 毫米,适合种植玉米、小麦、茶、水稻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3,230.23亩,人均耕地0.5亩,林地25,688.00亩。

8、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白马村白马村位于西来镇场镇东部,毗邻临溪社区,与双流村、铁牛村、青山村接壤,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5.64平方公里,总户数774户,人口2466人,全村产业发展主要以蔬菜、水稻品种、柑桔、中药材以及劳务输出为主,小家禽养殖以及渔业发展正在示范推广中

二、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全村主要公路有残城路、白马路两条主干道,均为水泥路,其它社道基本行成网络,但均为碎石路。根据我村产业发展需要,计划在2010年前改建残城路、白马路拟建4米宽的水泥路,为全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更为宽松的硬件环境,在全村的沟渠建设上,目前全村有主要沟渠15公里,根据全村产业发展需要,对主要沟渠实施整治,按照税费改革后,公益事业建设集资的要求,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动群众,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计划在2010年整治沟渠10公里,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在群众的居住环境上,村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计划在原残城村建一个农民集中区,在白马村建一个农民集中区,在做好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2010年前建成两个集中居住区。

三、产业发展

目前村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主要来自蔬菜,水稻、青蒿、传统养殖业及劳务输出。这些项目都不成规模,还处在发展之中。在群众理解认识的前提下,将临溪河沿岸规划为蔬菜种植基地,引导群众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蔬菜产业,解决群众在产前、产中、产后中遇到的问题,为农民致富增收提供保障,将大五面山规划为青蒿种植基地,小家禽、生猪养殖基地,定期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解决群众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抓好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治,管理民主工作,要在制度的制订、落实和监督上下功夫,持之以恒,行成习惯,使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将党员先进性教育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切实增强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实行党员一帮一活动,在生产生活上关心他们,帮扶他们,使他们尽早脱贫。[1]

9、安徽省当涂县塘南镇白马村白马村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塘南镇,地处塘南镇南端,东与吴村港村、兴永村毗邻,南与桃元村新卫接壤,西与邰桥村相邻,北面凤凰相连。全村8个自然村(红杨树、三年吴、东边庄、杨村徐、畚箕脑、赵家、前杨、周王),辖16个村民组(红胜、和平、三年吴、仙合、东边庄、徐东、徐西、畚箕脑、赵家、前杨、中心、杨名、跃进、庄木桥、周家、王家),全村共有650户,总人口2384人。村党支部党员数40名,其中女党员2名,2009年被列为考察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3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714.851亩,其中,内圩面积3431.551亩,南圩面积283.3亩。可放养水面1295.7亩(其中含邰桥村玉林沟17亩)。全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盛产优质稻米、油料作物和鱼、虾、蟹等水产品。2009年4月正式实施组组通道路工程建设,现正在施工中。村委会驻地赵家自然村。[1]

10、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白马村白马村位于丁当镇的南面,村委会设在白马街,距镇政府驻地12公里,共有11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为4106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500亩,其中水田2500亩,旱地2000亩,经济作物以水稻、甘蔗、玉米、木薯为主。

白马村设有党支部一个,下设两个党小组。全村共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4名,男党员48名,党员年龄结构偏老。

白马村的经济收入来源是水稻、甘蔗种植。2005年人均纯收入为 1900 元。建有村委办公楼2层,面积220平方米,办公设施有桌椅,无电教设备。建有五保新村一层共8间,无老人娱乐场所。[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