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Gaius Plinius Secundus,公元23(或24)一79),又称老普林尼,古代罗马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以其所著《博物志》一书著称。
普林尼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新科莫姆城(今科莫)的一个中等奴隶主家庭,属骑士阶层。少年时代,他到罗马求学。公元47—57年,他在日耳曼行省(今德国境内)任骑兵军官。在这期间,他与后来的罗马皇帝提图斯(公元79—81年在位)交谊甚笃。普林尼在晚年的时候常常津津乐道地谈到他与提图斯的“共同的营帐生活”。他曾亲自访问过日耳曼人中的乔克人居住的海岸,搜集日耳曼各部落的方言和历史资料。恩格斯在《论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一文中曾经指出,普林尼是不仅从政治上、军事观点上,而且从理论观点上对日耳曼发生兴趣的第一个罗马人,他的报道具有特朗的价值。他对日耳曼方言所作的分类符合实际情况。
普林尼从日耳曼返回罗马之后,从事律师工作,同时潜心读书和著述。
韦斯帕西安努斯[罗马12恺撒传作韦巴芗](公元69—79年在位)当皇帝的时候,他历任要职,在西班牙、高卢、北非等地担任过财政督察官的职务,负责
管理一个地区的财政收入。大抵从公元74年起,他担任以卡佩尼亚的米塞姆港为基地的海军舰队的司令,负责清剿海盗。
公元79年8月24间,附近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普林尼为了了解火山爆发的情况,并且救援这一地区的灾民,乘船赶往火山活动地区,因火山喷出的含硫气体而中毒死亡。
普林尼终生未娶。按照他的遗嘱,他把自己的外甥收为养子。他就是著名的小普林尼,全名是盖乌斯·凯基利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老普林尼去世时,他18岁。他继承了舅父的全部手稿和摘录材料的笔记,以及他的名字。笔记总数达160卷之多,写满蝇头小字。
普林尼最重要的著作是37卷的《博物志》。该书发表于公元77年,他死后不久,是题献给当时的罗马皇帝泰特的。这部巨著是对古代自然知识百科全书式的总结,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医学等科目。普林尼以古代世界近五百位作者的两千多本著作为基础,分34707个条目汇编自然只是,范围极为广博。但是,他在复述前人的观点时缺乏批判性,各种观点无论正确或荒谬,一律得到反映。特别是谈到动物和人类时,许多神话鬼怪故事夹杂其中。《博物志》对第二手材料的忠实,为后人研究古代人的自然知识提供了珍贵的依据,特别在它所参照的绝大多数著作都已失传的情况下。
普林尼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人类中心论。这一哲学立场贯穿在他的《博物志》中,得到了日益兴盛的基督教的认同,从而大大有助于著作的流传。无论如何,《博物志》出资一位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心的人之手,它诱使人们保持对大自然的新奇感。这种对自然的好奇和关注的态度,是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他的其他著作还有:《关于骑兵投掷长矛》、《演说术初阶》、《在日耳曼的战争》等。
注:Nature History 因其字面意义经常被误译为“自然史”,而它是实际意思应当是“博物学”,即采集事实、描述命名、分类编目的科学。其中History源自拉丁语的Historia,即研究、调查、探寻,并不是“历史”的意思。普林尼的著作被翻译为《自然史》,正确的译法应当是《博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