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茵,原名英洁卿,小名凤贞,1916年3月28日出生于北京。英茵是英华之女,英骥良的妹妹,英若诚、英若识、英若聪的姑姑,英达、英壮、英宁的姑奶奶。
英茵中学时代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1937年在《十字街头》和1940年在《赛金花》中有出色表现,英茵成了电影明星。英茵于1942年1月19日,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吃大量鸦片和烈酒自杀,死后与被日本人处决的男朋友合葬。她的自杀死亡所造成的轰动性不次于阮玲玉。
英茵自杀之谜就在平祖仁被日寇汉奸杀害之后,英茵茶饭不思,心中布满烟云。尽管她表面上强作欢颜,一脸平静,但在她内心深处却是苦水涟涟。一周之后,她为感谢合众电影公司演职员在安葬好友平祖仁一事上的相助,邀请他们到家中相聚,席间她不经意冒出一句话来:“人家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依我看,赖活着不如好死。人死万事清静,不必再受精神之苦。”当时,在场的人并未留意这句话的底蕴。
殊不知,英茵那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并非玩笑。1月19日,英茵在上海国际饭店10楼708房间吞服大量药物自杀。她一个人反锁房门,将半碗生鸦片,加上烈酒,又掺和大量安眠药,一气喝光,事后人们未发现半点残留,可见其死志之坚。因为其身体素健,又拖延几天,直至23日凌晨3时心脏才完全停止跳动。时年25岁。
本来,平祖仁之死的仇恨未报,她并不想死。她曾想利用自己的青春才华还一个心愿。在平氏死后,她期待有朝一日返回舞台,痛骂汉奸日寇,浇除胸中块垒,伸张民族正义。然而天真的英茵此时已因她安葬平祖仁而被李士群之流紧紧盯上。日寇敌伪不可能轻易放走任何一个与自己作对的人,正当英茵准备启程离沪时,李士群原形毕露,居高临下,仿佛处理手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鸟儿一般:“还是呆在这里舒心,何必想不开?”这个日本走狗已将英茵视作一个可供自己玩乐的对象,而且理由十足:有间谍嫌疑。本来就在心底蔑视汉奸走狗的英茵岂能忍受这般羞辱,于是她在走投无路之时,只好以自杀换取身后清白。
她在服毒之前,留有一封遗书给合众电影公司的陆洁。遗书写得非常晦涩——
陆先生:
我因为……
不能不来个总休息,我存在您处的两万元,作为我的医药葬费,我想可能够了。
英茵
1月19日她遗书中的“因为……”在1946年春有了答案,谍报人员的身份已为日伪发现。至少有7件重大谍报案涉及英茵,其中5件是她乔装舞女或妓女,诱骗日伪人员到预定秘密地点而由谍报人员予以格杀的。资料表明,有9名日寇及汉奸以上述方式被暗杀。“因为……”就是因为怕日本人找麻烦,才隐约其辞的。当时,陆洁看完遗书就烧掉了。
英茵,在为故知平祖仁买墓地时,预先为自己在平氏坟旁购置了一方墓地。英茵死后,人们按照她的遗愿,将其埋葬在平祖仁墓旁。谍海情鸳,生不同衾,死后同穴,真乃一曲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哀婉动听的悲歌。英茵死后,日伪报纸曾以“殉情”为题大肆宣传,以掩盖其罪恶的嘴脸。但当时很少有人知道李士群阻止英茵离沪的黑幕,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了。再加上英茵机智,富有侠骨,唯恐死后连累他人,因此在遗嘱上只字未提这帮汉奸特务的恶行。这也就成了英茵自杀之谜的原因。
1942年1月24日下午,在上海胶州路万国殡仪馆的大厅里,庄严肃穆,哀乐声声。参加吊丧的影剧界同仁有费穆、朱石麟、卜万苍、岳枫、张善琨、顾兰君、王熙春、李绮年、童月娟、夏霞、蓝兰、王丹凤、孙景璐、黄河、顾也鲁、李英、屠光启、韩非、严俊等约六七十人,前来瞻仰英茵遗容的影迷也不计其数。众多的影剧界同人挥泪唱出了哀伤的挽歌,哀悼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殒的英茵:
“沉重的钟声低吟哀呜,带来了你死的恶讯。你背负着人间的苦痛,投向那深沉的海底沉吟。海语终难解,激岸成悲声。死的解脱,征服你那脆弱的心。安息吧,英茵!千万人为你惋惜哀伤,千万人在追忆你灿烂的艺风,你艺术的史迹,在人间永生。安息吧!安息吧!”
英茵主要电影作品年表返魂香 (1941)
肉 (1941)
世界儿女(1941)
赛金花 (1940)
压岁钱(1937)
梦里乾坤(1937)
十字街头(1937)
年年明月夜 (1936)
清明时节(1936)
新旧上海滩(1936)
海棠红(1936)
小玲子 (1936)
桃花梦 (1935)
小姨(1935)
健美运动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