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曲 (postlude) ,其意有二:(1)奏鸣曲或其同性质的曲式,如交响乐曲,室内乐乐曲等的最后一个乐章。在古典的奏鸣曲(sonata)中,它往往是快速的乐章,或为回旋曲(rondo)式,或为奏鸣曲式,有时则为一个主题的数种变奏曲(variation)式。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第111号,布拉姆斯的竖笛五重奏第115号,可说超出了标准范围。海顿和莫扎特计划将其终曲写成《快乐的终曲》,布鲁克纳(bruckner)步其后尘,甚而有过之。(2)歌剧的最后一幕。歌剧的结局一幕惯例很长,而且极尽琢磨,最后一曲也往往比其他
曲子长而精美,因为戏剧中有许多情节要在这一幕中发生,其中包括多种对比性的场面,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中的最后一幕,便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亚历山大·斯卡拉第(alessendo scarlatti)乃是这种戏剧性结局的原创者。后来皮契尼(niccolo piccinni)则进而求其变化,如速度的变换,调门的转移改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