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半夏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药名】木半夏叶

【汉语拼音】mu ban xia y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中药化学成分】叶中含黄酮甙成分:山柰酚-3-鼠李糖甙(kaempferol-3-rhamnoside),山柰酚-3-槐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kaempferol 3,7-di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7-glucoside),山柰酚-3-葡萄糖-7-槐糖甙(kaempferol-3-gluco-7-sophoroside),山柰酚-3-槐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sophoroside-7-glucoside),异鼠李素-3-槐糖甙-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sophoroside-7-glucoside)。

【功效】平喘;活血

【科属分类】胡颓子科

【主治】哮喘;跌打损伤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中。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动植物形态】木半夏 落叶灌木,高达3m。通常无刺,稀老枝上具刺;幼枝常具深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褐色,有光泽。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1.2-4cm,全缘,先端钝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上面幼时具星状毛和银色鳞片,后渐脱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白色,常单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被筒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细小;花柱直立,无毛,稍伸出花被筒喉部,长不超过雄蕊。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密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在花后伸长,长1.5-4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味】涩;微甘;温

【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汤洗。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