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卡耐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安德鲁·卡耐基(1835—1919)

出生于苏格兰,12岁的时候他跟随他的家庭一起移居到美国。人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举止傲慢,容易冲动,为人热情、忠诚而又精明的理想主义者”。他最初当了一名锭子工,每周的薪水只有1.2美元。在16岁的时候,他成为宾急夕法尼亚州铁路上的一名电报员,在那里他一呆就是12年。此后他投入自己所有的资产建议凯斯通桥梁工程公司,并极具眼光地展望到钢铁桥梁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前景。于是他开始专门致力于钢铁生产行业,成为美国的钢铁大王。后来他还收购了一家石油公司、一条铁路,并购买了大量的汽船。在1901年的时候,他将自己建立的卡耐基钢铁公司以2.5亿美元的价格卖掉,此时卡耐基钢铁公司生产的钢铁已经占全美钢铁销售总量的25%。

卡耐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周围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他曾经为自己的墓碑写过墓志铭,在上面他是这样写的:“这儿躺着的是这样一个人,他深谙如何将自己周围的人变得比他自己更加聪明。”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在他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有的人称他为暴君,而有的人则称他为圣人。作为一个商人,卡耐基对于与竞争对手进行谈判协商的概念是对方必须完全妥协。而作为一个雇主,他则挖空心思地从工作身上赚取每一分能够落到自己腰包里的我,而他给工人与雇员的工资简直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大钱人别要,小钱要归我。在1892年霍穆斯德钢铁工人大罢工时,卡耐基远在苏格兰,但他雇佣了300名平克顿警卫,试图镇压工人的罢工。这场劳资间的冲突最终发展成为血腥的武装冲突,在卡耐基的历史上留下了极其不光彩的一页。

安德鲁·卡耐基的主要著作

《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

《我怎样当学徒》How I Served My Apprenticeship

《财富的福音》The Gospel of Wealth

金钱观

加德纳(A.G.Gardiner)曾这样描述过:有两个长着一个躯体和一个脑袋的卡耐基,一个是有万贯家产的巨商,一个是奉献了百万家产的慈善家,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需要时,一个受命采取行动,任务一完成便不见了。“经商!”,一位十分精明的钢铁大王说;“布施!”,一个充满乐善好施热情的慈善家说。他杰出的经商能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他的真知灼见使他聚集了惊人的财富。

安德鲁·卡耐基在1899年6月的《北大西洋评论》上第一次系统地披露了他的金钱观。他这样写道:“我认为一个富人的职责是:成为谦逊谨慎、生活朴实、不骄不奢的典范;有节制地满足那些依赖于他的人们的合理要求;接着是将多余的全部收入完全视为信托基金,并按自己认为的最好方式进行管理,以便让其充分地造福于社会。这样,富人就完全变成了贫苦兄弟的财产信托人和代理人。”这就是他的金钱观,他以拉古氏(Raghu)的方式几乎“为人类之进步”贡献了他积攒的全部财富。

他赠送给公共福利事业的款额高达10亿卢比。这笔巨大的财富大部分掌握在纽约卡耐基公司手中。该公司是根据纽约州立法,即1911年法律的第297条建立的,其宗旨是:“通过赞助技术学校、高等院校、图书馆、科学研究、英雄基金、有价值的出版物以及不断被发现的类似机构与方法,来促进知识在美国人民中的传播和发展”[1]。卡耐基是促进美国及中、南美洲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人物,他极大程度地履行了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中使“每个读者有其书”的愿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