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来】“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

【现状】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也表明了北京这座古城是经过精心规划,依照棋盘形的蓝图而建筑的。又由于住宅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相互排比而组成胡同,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南北向的胡同少。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统特色。

【命名】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 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这里现在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现在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旅游】北京的胡同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没有被列为一个常规的旅游项目,那时的胡同也基本保留了解放后的基本格局,所以大概是因为太寻常了,才也没有开展胡同游的必要。大概是80年代晚期或90年代早期,主要针对国外的旅游团的兴趣,出现了专门的旅游公司,主要是在后海附近从事旅游工作。从最开始的一家独大,到群雄争霸,目前后海的胡同游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虽然经过奥运的整顿,但目前仍然有诸多问题。

最常规的旅游线路是从什刹海体校西侧上车,游览耗时从1小时到4小时不等,标准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2点各一次。行程安排包括郭沫若故居,鼓楼,什刹海,银锭桥和恭王府花园等景点,全程游览时间约为2.5小时。还可以参观胡同中的小学校,并到胡同居民家里作客,与主人一起包饺子、聊天,“做一天北京人”。

目前什刹海边已经发展为酒吧一条街,现在的北京城就是这个样子,什刹海胡同区与周边,可说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传统与现代杂陈,虽然有点纷乱,但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管是否龙蛇杂处,但传统的文化、恒久不灭的风化与跟随现代化脚步前进的酒吧休闲文化,都在诉说着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数目】北京有多少胡同?据《析津志》记载,当年元大都只有29条“巷通”。到了明代,除了大街外,原来384条火巷也叫胡同了。明嘉靖《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士大夫告诉反对按时电风扇,内城有胡同900多条,外城300多条。光绪年间统计,内城有1200多条,外城600多条。1946年统计,北京共有胡同3065条。

【历史意义】北京胡同、四合院历经了近千年的风雨苍桑,她是北京文化的象征更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城的象征 ;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历史的象征;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 ;胡同、四合院是老北京人的根 ;胡同、四合院不但是老北京人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的、世界的;没有了胡同、四合院,京味文化将逐渐消失或仅仅保留在教科书、博物馆里。

北京胡同见证了千百年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也因此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命运的跌宕起伏都发生在四合院、胡同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历史故事,浓缩了历史的精髓,它是老北京的文化精髓。

【特点】■北京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是东、西交民巷。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区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有人曾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

最古老的街巷胡同在现今宣武区长椿街国华商场后身的三庙街一带。这里辽代叫檀州街,比金代的广安门大街还要早呢,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北京”比“胡同”晚了一个世纪

据《明成祖实录》载,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在永乐元年正月给朱棣上书说:“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人承大统。而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化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师。”这不正说出了朱棣的心里话吗?他当然照准了。于是在永乐元年正月辛卯日(公元1403年2月4日)将北平改称为北京。从此中国的历史上就有了“北京”这个名称,那么公元1403年2月4日就成了“北京”名称的诞生日。可见“北京”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明朝,到今年,已叫了588年,但却比“胡同”这个名称晚出现了100多年。

■北京古代"红灯区"八大胡同

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独独八大胡同闻名中外。因为当年,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

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

老北京城的妓院分若干等级。最早的妓院分布在内城,多是官妓。现东四南大街路东有几条胡同,曾是明朝官妓的所在地,如演乐胡同,是官妓乐队演习奏乐之所。

内务部街在明清时叫勾栏胡同,是由妓女和艺人扶着栏杆卖唱演绎而来的。以后“勾栏”成为妓院的别称。明清时期,当官的和有钱的饮宴时要妓女陪酒、奏乐、演唱,叫做“叫条子”,在妓女一方,则叫“出条子”。

百顺胡同

到了清末民初,妓院主要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一是因为这里离内城较近,官员们出城享乐比较方便;二是这里有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多;三是前门外大街是京城著名的商业街,相当繁华;四是这一带是戏园子、茶馆、酒楼的集中地,吃喝玩乐,可自成一体。

■北京胡同的名称

北京胡同的名称看上去包罗万象,既有江(大江胡同)河(河泊厂胡同)湖(团结湖)海(海滨胡同)、山(图样山胡同)川(川店胡同)日(日升胡同)月(月光胡同)、人物(张自忠路)姓氏(贾家胡同)、官府(帅府胡同)衙署(大兴县胡同)、寺(柏林寺胡同)庙(娘娘庙胡同)庵(观音庵胡同)堂(老君堂胡同),又有市场(菜市口)、商品(银碗胡同)、第宅(赵府胡同)仓库(海运仓胡同)、工厂(打磨厂街)、地形(高坡胡同)、标志(麒麟碑胡同)、花(花枝胡同)草(草园胡同)鱼(金鱼胡同)虫(养蜂夹道),还有云(云居胡同)、雨(雨儿胡同)、星(大星胡同)、空(空厂)、水(水道子胡同)、井(井儿胡同)、港(港沟)、湾(湾子)、风(风发胡同)、雷(雷震口)、电(电报局街)、火(火药局胡同)、树木(枣树胡同)瓜果(果子胡同)、鸡(鸡爪胡同)鸭(鸭子店)鱼(鲜鱼口)肉(肉市街)等等。

【胡同文化】北京许多胡同富有历史意义。作为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如司礼监胡同、恭俭胡同(内宫监变音而来)、织染局胡同、酒醋局胡同、钟鼓司胡同、惜薪司胡同、蜡库胡同、瓷器库胡同等等,都是历代内府太监的监、局、司、库,各衙门所在地,显示了当时皇城的范围。从前众多的衙署也遗留下不少胡同地名,如东厂胡同是明代有名的锦衣卫所在地,是太监残害忠良的地方。南、北太常胡同,是以太常寺而取名。贡院胡同,为明清的考场。许多权贵第宅所在地,也成了胡同名字,如李阁老胡同,《长安客话》说李东阳的居住所在武定侯胡同,为永乐年间功臣郭英的住宅所在。汪家胡同原清雍正、乾隆时宠臣汪由郭的居住所在。同时,手艺好的手工业者、买卖公道的商贩,也因居所被人叫熟,慢慢形成了胡同。如刘兰塑胡同、磨刀儿胡同、粉房刘胡同、豆腐陈胡同、沙锅刘胡同等。甚至一般老百姓名字也成了胡同的名称,如王老胡同、石老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等等,据说这类以贫贱者命名的胡同大大超过权贵者命名的胡同,这是北京胡同名称值得称道的地方。

北京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苍桑,它是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是北京古老文化的体现,现如今国家非常重视北京胡同的文化发展,北京旅游局在一些保护较好的胡同中,开辟出了游览专线,旅游者可乘坐旧式三轮车游览胡同,还可到住在胡同里的百姓家作客。北京的胡同文化就这样传播到了全世界。

北京的胡同名称包罗万象,有自然景观、生活用品、人物姓氏等。有的名称反映了胡同的明显特征,如“宽街”、“八道湾”、“一尺大街”等;有的名称则表露出人们的美好原望,如“安福胡同”、“寿长胡同”、“永祥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反映出胡同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北京的土地变迁之所以受到格外的关注,不仅因其文化古都,更因为其身为京畿,提供示范。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在北京,胡同浩繁有几千条,他们围绕在紫禁城周围,大部分形成于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三个朝代。

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 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

过去北京的胡同遍布京城,老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曾有胡同6000多条,若把这些胡同连起来,长度不亚于万里长城。

在众多的胡同中,年代最久远的就算三庙街胡同了,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叫“檀州街”,北京城经过了几百年的变迁,可三庙街胡同始终保持着900年前的姿态,静静地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观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变,这个数百岁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见证。

北京的胡同宽窄不一,宽的敞亮,窄的幽深。最窄的胡同是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最窄处仅有40厘米,仅能容一个身材“苗条”的人通过。

北京有胡同大多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徊的,北京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共有二十多个弯,若到这儿来访亲会友,这一忽左拐,一忽右拐,拐来拐去,待找到门了,也拐晕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您能在这条胡同里经受住了考验,您准保不会在北京的胡同中迷路了。

胡同是元朝的产物,蒙古人把元大都的街巷叫做胡同——据说这蒙古语的意思是指水井。莫非那时候每条胡同都挖有一眼水井(作微型水库),供居住的军民饮用?想一想也可以理解,来自沙漠与草原的游牧民族,是很重视水源的。

当年水井可是深宅大院的居民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摩肩接踵的社交场所,在井边与左邻右舍谈天说地、嘘寒问暖,恰恰可以弥补四合院的封闭性所带来的不足——既保护了每个家庭的隐秘空间,又为邻里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

胡同与四合院的完美组合。体现出元大都统治者在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聪明之处。胡同横平竖直,四合院错落有致,怎么看都像是军事化管理的结果。有了胡同的分割与疏通,北京城便成了一座由游牧民族安营扎寨的大军营。难怪汪曾祺要赞叹:“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有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方位感强恐怕也是蒙古人的遗传,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游牧时,一般都要根据日出日落来辨认方向,才不至于迷路。

北京人是讲究走路的。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国,人觉得踏实。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因此 ,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 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

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 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

就在许多有名的 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

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 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

如北新桥原有条九 道弯,实有20多道弯,后划分成五条胡同;前门外也有九道弯,实则要 拐13个弯.北京街巷胡同同名称好比一部百科全书,既反映了历史沿革, 又展示了社会风情,近年,被开发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目前,北京古老破旧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所取代,旧胡同也将 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 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我们新兴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 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 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 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 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 境和御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留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 北京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作者: 陈光中编著

出 版 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数: 68000

版次: 1

页数: 142

印刷时间: 2008/08/01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1707437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旅游 >> 旅游摄影/画册

定价:¥36.00

内容简介

北京胡同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经典,是最具民俗风情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北京胡同有700余年的悠久历史,纵横交错的胡同,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因素、人文沉淀的产物,它们记录下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风貌,是老北京人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胡同里的王公府邸、名人故居、会馆、寺庙道观,以及市井风情、人文典故,都蕴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目录

第一章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从〔蓟城〕到〔北京〕

北京城的格局规划

第二章走进胡同

胡同的来历

另类胡同

胡同深处故事多

第三章胡同里的老建筑

四合院

别样院门

天公府邸

寺庙道观

第四章胡同风情

北京的什刹海

胡同人家

胡同会馆文化

书摘插图

第一章北京城的前世今生

从〔蓟城〕到〔北京〕

建城伊始

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的东北部,三面环山、水源丰富,是适宜群落聚居的地方。

北京作为燕国的都城最早建城于东周初年,名“蓟”。蓟城建成于公元前1045年,具体位置大约在如今的宣武区广安门一带。为纪念北京建城3040年,北京市于1995年在宣武区广安门外的滨河公园建造了一座“蓟城纪念柱”。纪念柱南侧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撰写的《北京建城记》。滨河公园北起西便门,南至右安门外西南角,因紧靠原北京旧城的西护城河而得名。这一区域是北京早期城市建设的重要地带,如今在其周边地区仍然保存有大量古迹。

史书记载,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古代的燕国只是个诸侯小国,因此蓟城仅能算蓟城纪念柱

蓟城纪念柱上部雕刻16字:“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纪念柱原高6米,后因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周边环境变化很大,又于2002年重建,高度升至9米。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