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桂钿
ISBN:10位[7101058922] 13位[9787101058925]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26.00
内容提要全书共三编,十九讲,主要内容包括儒学历程简述、儒学关键词、懦学与当代社会等。相信本书对儒学研究者有一定的帮助。
儒学的特点是言行一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精神境界,包括道德情操,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不是只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的表面的东西,与自己心灵深处没有关系的东西。本书勾勒出了儒学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儒家关键词汇,在概念的解说中反思过去,在历史的梳理中展望未来。
编辑推荐本书勾勒出了儒学的发展脉络,诠释了儒家关键词汇,在概念的解说中反思过去,在历史的梳理中展望未来。
作者简介周桂钿,1943年1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历史学与哲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系主任(1994—2000),已培养博士生十几名。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秦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50篇,出版专著十余种,合菩多种。《中国传统哲学》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在韩国翻译出版。主要著作有《董学探微》、《虚实之辨》、《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
目录引言 儒学概况
上编 儒学历程简述
第一讲 先秦儒家——孔子、孟子与苟子
一 孔子生平
二 孔子的贡献
三 孔子的影响
四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
五 荀子的生平与思想
第二讲 秦朝焚书坑儒
一 先秦儒家独立精神
二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三 焚书坑儒
第三讲 汉朝独尊儒术
一 儒学创新,服务政治
二 从《史记》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三 从人才选用看汉朝的独尊儒术
第四讲 汉唐经学
一 经学是独尊儒术的结果
二 五经简介
三 汉代经学
四 唐代经学
第五讲 两宋理学
一 二程“天理”
二 朱熹理学
第六讲 宋明心学
一 陆九渊心学
二 阳明学
第七讲 传承革新与近代批判
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二 传承改革,综合创新
三 势非圣意,理在民心
四 旧儒新潮,五四运动
中编 儒学关键词
第八讲 儒家谈孝
一 孝出于报答养育之恩
二 《孝经》的内容与孝的意义
三 对应原则与孝的误解
四 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五 现代的孝德分析评价
六 关于孝的两大争议
第九讲 儒家谈仁
一 孔子论仁
二 孟子仁政
三 董仲舒说仁
四 对内德治
五 治世以大德
六 对外德治
第十讲 儒家谈义
一 义与利
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三 讲义“功贤于耕织”
四 义者,宜也
第十一讲 儒家谈中
一 中
二 中庸
三 中和
第十二讲 儒家谈和
一 和而不同
二 团体内部:家和万事兴
三 国家内部:和谐
四 和为贵:和平共处
五 齐物我: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 和谐与竞争
第十三讲 儒家谈礼
一 礼与乐
二 礼治与刑政
第十四讲 儒家谈德
一 重德轻才
二 唯才是举
三 无求备于一人
四 德才须分析
五 亲近来远
第十五讲 儒家谈教化
一 教化为治国大务
二 太学为教化本原
三 人性是教化的根据
四 儒术是教化的原则
五 儒术的主要内容
六 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七 教师
下编 懦学与当代社会
第十六讲 批判儒学以后的反思
一 儒学妨碍经济发展吗?
二 儒学妨碍科技进步吗?
三 儒学违背社会文明吗?
四 儒学是否过时了?
第十七讲 儒学与中国社会思想
一 儒学对中国社会思想的持久影响
二 儒学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想
第十八讲 儒学与人的和谐发展
一 经济上的调均思想
二 政治上的仁义原则
三 精神上的和谐观念
第十九讲 儒学现代化
一 什么是现代化
二 儒学已经现代化
三 儒学需要继续现代化
后记
书摘《中国儒学讲稿》
一 孔子生平
《史记·孔子世家》详细记载了孔子生平。按《史记》人物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以天子为本纪,如《五帝本纪》《秦始皇本纪》《孝文本纪》等,以诸侯为世家,如《齐太公世家》《晋世家》以及汉代的新封诸侯如《萧相国世家》《留侯世家》。孔子不是诸侯,却列人世家,是对孔子的特殊处理。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孔防叔,其父是叔梁纥,其母颜氏。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孔子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文化,到十七岁,就由于“年少好礼”,被鲁大夫视为特别有发展前途的有为青年。他自称青少年时贫贱,因此学会很多生活与生产技能。开始做过一些小吏,认真负责。鲁君并与他一起乘车去周都。这时孔子可能已经五十多岁。孔子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他:“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日:‘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许多人以为只有儒家讲仁义,在这里,老子还自称“仁人”。有才能的人经常损害别人的利益,必遭危害,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