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模式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雁形模式(Flying Geese Pattern)理论,是指依据技术差距论,对于早期模仿国可能向后进模仿国发展贸易,形成与创新国相关对应的理论格局。在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发展中国家把从欧美等技术先进国家引进技术生产的商品,进一步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雁形模式”是以较发达国家向水平低一档次的国家转移边际产业而形成的,这种产业转移如不控制,会给接受国带来快速建立新产业、更新原有产业的效益,但对自己通过“边干边学”而计划发展的幼稚产业不利。如果只顺从这个趋势,没有自主发展的安排,只有“跟随效益”而没有“后发性效益”。

东亚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从20世纪60年代后一直呈“雁形模式”,构成日本—四小龙—中国大陆与东盟国家,这是一种客观趋势。自由贸易区能够加强区域内的市场竞争,强化“雁形模式”的产业转移趋势,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实施动态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雁形模式”,有利于增强区域成员方发展经济的自主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