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型通货膨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概述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

预期型通货膨胀说通货膨胀预期说,主要通过对通货膨胀预期心理作用的分析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发生。

该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如果人们普遍预期一年后的价格将高于现在的价格,就会在出售和购买商品时将预期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而引起现行价格水平提高,直至其达到预期价格以上。这种在市场预期心理作用下发生的通货膨胀被称之为“预期的通货膨胀”。

预期型通货膨胀的作用预期心理引致或加快通货膨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货币流通速度。

当人们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后,会尽快地购买实物资产,而不愿意持有货币,因此货币流通速度被加快,相当于增加了货币流通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提高名义利率。

当储蓄者有了通货膨胀预期时,为了保证实际利息收入不变,会要求按照其预期通货膨胀的幅度提高名义利率,而商家和企业经营者则会提高商品价格,以转嫁曲于名义利率提高而增大的生产成本或维持利润水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三是提高对货币工资的要求。

在通货膨胀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工人或企业经营者会要求提高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从而提高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

预期型通货膨胀的形成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形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后看”的,即主要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这种观点被称之为“适应性预期假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前看”的,即主要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分析有关变量发展变化的可能,从中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这种观点被称之为“合理预期假说”。

实际上,人们在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时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一旦人们形成通货膨胀预期,就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将预期的通货膨胀考虑进去,政府也会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制定财政、货币政策,从而使通货膨胀产生惯性。这种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而持续存在的通货膨胀被称之为“惯性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会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和政府调控政策的实施而相应调整。其惯性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预期形成的方式。如果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后看的,预期通货膨胀率通常会有较大的惯性;如果人们在形成预期时是向前看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有较小的惯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