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庄王,尊称冉駹王,羌语自呼羌王之音。冉駹王生年不详,出生在四川省茂县凤仪镇(古为会州),羌族。冉駹王陵据《敌伪资料》第二卷记载,分别在茂县城水西、波西两个羌寨坦荡的农田中,当地俗称“金龟”、“银龟”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其中一座王陵被掘盗,发现“冉駹王陵”碑刻和一些衣物。建国后当地羌民改土造田,八十年代挖土淘金中发掘有无齿的石磨,长勾青瓦(接头齿状),古房石墙、木柱等建筑文物。冉駹王陵高大雄伟,其中一座高出地面近50公尺,基宽100多米,成塔状,与宁夏银川市效大夏羌王陵相似,形如埃及的金字塔。
冉駹国建于公元前771年,国都在茂县小盆地的风仪镇。古代四周树木参天,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出产水稻,冉駹王是蜀山氏羌部蚕丛王后世的一位著名羌王,成名在西周初年。冉駹国强盛时期,据《读史方舆记要》记载,地域南到汉嘉(今四川乐山市),西到大渡河,北到甘肃酒泉,东到四川嘉陵江西岸。《太平环宇记》载:“冉駹羌国,领具十。”《华阳国志》载,有户25万,125万人口。
冉駹王定国安邦之道重刑罚。根据冉駹国南北长,境内多山险交通难行的特点,推行重法治,对各地杀人越货,称霸作恶者重以刑罚,大多判定死罪。由于刑罚严,全国各地社会安定,民心向上。后世大夏羌国的御史大夫谋宁克根据前世冉駹王重法治国的经验,在公元1112年向夏崇宗皇帝上书道:“治法之要,不外兵刑。富国之方,无非食货”。
冉駹年代,平川低洼地带夏天多洪水灾害,族民大多居住在山区台地高坡以避水害,故形成显著的山地民族文化。在民居建筑上,根据蚕丛王“依山居止,垒石为宝,高者十余丈”的碉房建筑,演变为较低矮宽大的单户民居房的邛笼建筑,形成各地城堡似的羌寨。山区多峭壁悬岩,阻碍交通道路,便发明在悬岩上打石洞栽木桩上铺木石板为路的古栈道。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蜀西古“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同时发明了索桥,山区沟河纵横,难于通行,有的河面很宽,古羌人才智出众,便以山竹编为竹索牵数股于河面上空,然后铺木板为索桥。索桥古称笮,在大渡河区的沈黎郡古称为笮都。筑石屋成羌寨,走栈道,过索桥成为羌人山地文化的显著特色。
《后汉书?西南夷列传?冉駹》载道:“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汶山为郡。至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其王侯颇知文书,而法严……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为邛笼。……宜畜牧。有牦牛,无角,——名童牛,肉重千斤,毛可毪。出名马。有灵羊、可疗毒。又有食药鹿……麝香……”冉駹羌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族民富足。草地牧区和山地河谷各高山牧场畜牧业发达;山区盛产各种名贵药材;木材;在岷江、涪江、嘉陵江、大渡河流域农业区丰产五谷。得天时地利人和,促成冉駹国力强盛,能居安四川西北地区和陕西、青海、甘肃三省南部的广大地带。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冉駹国并人秦王朝版土。秦统天下之前,冉駹国民居安一方,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了五个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