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就,女,羌族,生年不详,出生在康延川(今西藏昌都,实为羌部,译改为昌都),东女国最后一位女王。
东女建于公元2年(西汉元始二年)。其境原有史称“西山八国”中的两个羌国,其国以女为王,西边的苏毗有称西女国,东女在东边,均以女为王,故名东女国。东女国以今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东到青海玉树,四川甘孜州西北部,横断山脉区,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河谷地带。其他形东西狭,南北长,山势北南走向,河流由北向南,国都康延川(昌都),国民以农耕为主兼有畜牧。
《旧唐书?东女国传》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种,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羌、东南与雅州接……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八十余城,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澜沧江)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户四万余,胜兵万余人,散在山谷间,女王号‘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其王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政。女王若死,国中多敛金钱动至数万,更于王族求令女二人而立之。大者为王,其次为小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位,或姑死而妇继,无有篡夺。其所居,皆起重屋,王至九层,国人至六层。其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则羔裘,饰以纹锦,为小鬓髻,饰之以金,耳垂挡,足履革。俗重妇人而轻丈夫。……以十一月为正。其居丧,服饰不改,为父母三年不栉沐。”
宾就是位开明贤淑的女王,她以民主议话怀柔施政,不多用兵刑。为了加强全国的领导,她依从先祖的作法,统领全国八十余城,八十余城由各高霸女官为政,受宾就女王,小女王(副政王)和王宫大臣们领导,宾就女王在小女王副政下共同五日一听政(五天集体研究国事一次),由各王宫大臣,各呈事由的高霸女官集体议政,以民主议话集体研究决定各项国家政令。决定各城高霸呈讼的事案,不由女王一人独断。
东女国境山高路远,沟深林密,河流横阻,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抵御外侵,以各城堡城民为武装单位,城内建有高大雄伟的城楼。羌语称邛笼(碉房)。碉房按战略位置修造,有一寨一碉,也有一寨多碉。碉房四周建有矮于庄房,四方形宽敞的民居房(有的内有三、四层楼,底层关栏牲畜,二楼以上住人和储存粮食谷物等。房背为晒场,罩楼顶端为白石神塔。)羌碉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高十余丈。国都城楼王居九层,全国八十余城楼由各高霸(女官)居住最高层。国都城楼还居住有王宫大臣女王侍女,武装卫队和一些贵族。城楼顶上和各层楼都有窗户,能对外观察和指挥联络。远处以旗语,号声,鼓声联络,再远处以熏烟为信号。以东、西、南、北四方指示有事方位,指挥联络直观快速。
东女国民俗首以尊崇先祖和父母为尚,宾就遵从先世祖规,教民有丧父母者孝三年(现四川羌区仍盛行),三年的服孝中子女不得梳头浴沐,让父母魂符其体,祭孝敬忠,不忘先祖和父母养育之恩。
宾就为了保护全国的通道(人行的山间羊肠小道和马队通行的大路),规定各寨民每年修路补桥一次,在悬岩绝壁处检修栈道,查换木桩,河道上查看修补竹索桥或单股竹溜索。全国交通畅通,推动畜牧区牛、马、羊畜的发展,农业区的五谷丰收。平川和高山羌寨农田成片。山地层层,山林葱葱,果树成荫,一派世外桃源景观。
公元633年至644年,吐蕃军队经十年争战征服西藏高原唐族,苏毗、羊同等羌国,吐蕃王依靠三个羌国的财力和骁勇善战的羌兵,东侵青海,灭了吐谷军羌国后直取四川西北部羌人区。吐蕃军力强大,数十万军队横征暴敛,东女国散居各地的羌城不堪冲击,于公元667年东女国役没于吐蕃。东女立国6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