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这一名称是很难说清最初是由谁提出的。因为是谁首先在代表10亿分之1米这一单位上附加了技术一词的,至今也难以确定。不过,从首先论述分子与原子这一级别的长度单位-纳米的重要性这一点上来看,美国逻辑物理学家Richard Philips Feynman博士于1959年进行的演讲最早点燃了纳米技术的导火索(图)。但是,一直到1999年,纳米技术一词除了专家之外,普通人知之甚少。之所以在2000年有关纳米技术的报道突然增加,是因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时任)于2000年2月制定并发布了“国家纳米技术的发展规划(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NNI)) ”。
从1986年以后到现在,日本国内报纸和杂志陆续开始进行有关纳米技术的报道。1986年,被称为“纳米技术传道士”的美国K. Eric Drexler博士于1986年执笔所作的《Engines of Creation》一书出版。虽然日语译本《技术革新的原动力》(相泽益男译、个人媒体出版)于1992年2月就已在日本出版,但是第1版第2次印刷发行则是在2001年3月。这也可以说是受到了有关纳米技术的研究逐步兴起的影响。
《Engines of Creation》是一书详细展望了纳米技术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发行初期受到了“只是空想的世界,不可能实现”的嘲讽。如今纳米技术再次受到了世人的瞩目,其原因除NNI之外,还可以举出许多,如使用扫描通道显微镜等可以实际观察到分子与原子,Drexler博士的“预言”屡屡得到证实、半导体微加工也达到纳米水平等。
那么,“纳米技术”会与此前的各种基础研究一样,经过暂时的突然繁荣而沉寂吗?比如,从1986年到1992年掀起的“高温超导热潮”,在高温超电导体应用领域的提案在现有半导体领域也能够实现。因此,下一次热潮将出现在发现室温下显示超电导现象的物质。纳米技术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不能立即出现必须通过专门操作原子和分子才能实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那么传媒机构及业界对纳米技术的关心程度有可能再次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