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咏是咏春拳王梁赞先生晚年归隠古劳故乡颐养天年时,结合其一生的武学心得吸取 了多家拳种之长,对其早年在佛山所传三拳一桩之咏春体系进一步提炼升华之作。 用现代术语,可称之为咏春拳之强化升级之作,改革后的新体系,舍弃了套路练习,将多如 牛毛的实战变化手法以二十二个基本散手模式进行概括,并将原体系的力学原理以来留去送 你要上我要下,你要下我要上高接低攀三句浅显易懂之心诀概括总结,并改革了以前主要以 二桐手(前臂部位)为支点,充分利用按头屹尾,按尾屹头的杠杆原理以正面快攻为主的打 法特点,强调以长桥手配合侧身近身直接管制对手很节,令其整体失重后再施以连击为主要 打法模式。 具体运用有三大访生策略。这种打法的好处在于,由于以对手根节为控制目标,无须理会其 肢端动作的千变万化,也就无须作大量局部招法拆解的适应性练习,在实作中仅凭叠掌双龙 出海三板掌几个具有概括性及内在关联性的技法灵变而用即可。
古劳咏春拳弟子冯根珠(猪头皮)一生传奇(之一)出处:古劳咏春拳协会 作者: 古劳黎阳
冯根珠(又名猪头皮1943-1996)古劳木便村人,自幼好动,好斗好胜,对武术特有兴趣。孩时先拜古劳咏春拳第三代掌门人冯振(大碌振)为师,习武咏春拳。后拜古劳大巷村劳民权(聋权)为师,习武洪拳,由于他天资聪颖,乃是学武奇才。数年后,已集武术,鼓艺,狮艺于一身,名噪古劳。成为古劳咏春拳一代宗师梁赞的第四代弟子之一。古劳咏春派本默默无闻,知其者不多,后来,冯根珠曾到多地比武,屡战屡胜,古劳咏春拳而引起整个武林关注。
在60年代初,广州咏春拳某武师相约古劳咏春拳及多门派在广州比武,古劳多门派掌门人冯振、文志公,古兆龙等带领10多人应邀前往,当中有最年轻的冯根珠。当日,广州海珠广场人头涌涌,气氛十分紧张,双方定出比武规则后展开较量。代表古劳出场的是年轻且血气方刚的冯根珠,对方出场的是咏春拳某武师,他一出手便咄咄逼人,且攻势凌厉,好个冯根珠正是初生之犊不畏虎,避开对手正面凌厉的进攻,使出古劳咏春拳打偏身套路,从侧面闪电般的上中下频频出拳还击,连消带打,几招过后,对方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空门打开,最后一招穿心腿,对方被抛出一丈开外。只好认输,此次比武,轰动省港澳的武林人士。此后,冯根珠为免麻烦而往香港。在香港结识多门的武林人士,以古劳咏春拳为基础,苦练及博取多家功夫之长,并善于创新,把多门派的功夫精华集为一体,对腿功、拳术、三点半棍、双截棍无所不精。站稳脚跟后,在香港开武官授徒。一次偶然机会结识武打巨星李小龙,因素知他的腿功名满天下,便与他无间道地较量武功,这无非是探讨,切磋、研究功夫而已,这是他的专长。在70年代结识在香港开咏春拳武官的梁挺与他致力把咏春拳传播于世界。于1995年带梁挺回古劳咏春拳祖师爷梁赞的故居。1999年5月1日,梁挺带领印度、匈牙利两国咏春拳的徒子徒孙,及中央电视台、佛山电视台、香港亚视等40多人回古劳,前往点便村瞻仰咏春拳传人梁赞故居,众弟子拜偈祖师爷故居而传为佳话。
冯好斗好胜是他的本性,勇于挑战多门派高手,且有副侠义心肠,一泰国拳师曾在香港横行数年,自以为无敌手,冯曾多次寻机会与他过招。一日,泰国拳师对两市民发难,冯上前劝阻而双方大打出手。面对比他高出一个头,体重三百磅,满身横肉的狂徒,冯毫不畏惧,双方各出奇招,对方身高力大,招招致命,但冯身手灵活,避其锋芒,乘其不备,出手如电,连环双掌,重重打在对方腰部,打到他哇哇大叫,随即便使出他的看家本领“牛角拳”,一招“双门拍鬼”,企图把冯的脑袋打碎,好个冯根珠反应灵活,即矮身转马,闪电般的绕到其身后,待他反应过来,一记连环穿心腿,重重击在胸部,跌出丈余,跟着冯大喝一声,声到人到,双膝顶着他的腹部,跟着一肘正中他的太阳穴,打得他金星直冒。跪地求饶,在场市民掌声,喝彩声响成一片。从此,拳师在香港消失,冯更是声名大振。
冯根珠在1978年首次回乡,之后便来回于香港与古劳。他在古劳,沙坪等地先后收徒几千人(其中有古劳劳振图,冯伟泉,劳仕洪,劳伟朝及丽水大眼等人)某市公安局曾高薪聘请他做武术教练,但他不受约束过惯飘萍生活而婉言拒绝。虽然冯根珠已经仙逝十多年了,但古劳人对他的传奇的一生却十分与崇敬,特别是学武的人对他的早逝感到惋惜。他对古劳的咏春拳发展,创新,付出,归纳起来有“三个第一”:打响古劳咏春拳招牌第一人; 60年代起使用和推广木人桩的古劳第一人;把古劳咏春拳传播走向世界的古劳第一人,这三个“第一”是名副其实,既不夸大,也不过分。
他的徒弟遍布美国、加拿大,印度,匈牙利等世界各地。2008年6月13日,美国的咏春拳师梅先生慕名专程到古劳寻访咏春拳先师冯根珠的后人,并重金邀请他的长子到美国武馆当助教。(待续)
古劳咏春拳弟子冯根珠一生传奇(之二)
—弘扬武术,悉心授徒;隔将会友,无心惹祸
来源:古劳咏春拳协会 作者:古劳黎阳
左:冯荣生;右冯根珠先人已逝,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远近的武术爱好者,提起他的名字—冯根珠,无不竖起大拇指,称“珠叔好野”。他是靠长期苦练咏春拳的基础上,经过无数次的搏击和实战,融汇各门派的武术精髓,积累了及其丰富的经验。其在省港澳期间,靠真拳实腿的比武,屡战屡胜的真功夫,被香港新闻界称为香港七大武术家之一,素有“穿心腿”、“闪电手”之称。
他一生致力于发扬祖师爷—梁赞先生的“力力力中能借力,机机机心内生机”的心得警句,潜心钻研其中奥妙和变化。他的悟性甚高,多项功夫都练到最高境界。从木人桩上苦练腿功和手桥力,他没有练过气功,但他的腿和手桥的爆发力均超过三百磅,能脚碎铺在地上的旧阶砖,手桥能断用力打出的坚实木棍,蒙住双眼能单腿走马步,闭目黐手的功夫更是无以伦比。能把六点半棍和三点半棍,精心演变成“双夹单”,刚柔并济,所向无敌。正如他的穿心腿、双截棍更神勇无比,精彩绝伦。冯根珠的一生既无笔录,也无著作,但有口皆碑。
为将古劳咏春拳发扬光大,广收门徒,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他精心传授,严格授徒,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不管严寒酷暑,每天练功,扎马,练桩不得少于五个小时。扎马步从平地练到落地生根,移到水面浮动用力摇晃的艇上也不倒。现在他的一众弟子都深得他的真传。
话说当年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正是郊游访友的好时节。一日,他师徒两人,骑着自行车,上高明,过南海太平,辗转到达旅游胜地西樵山。在此相会好友,同行切磋比武武功。尽兴后,在归途中经南海县横基“鹤巢”。但见一大片翠竹林海,无数白鹤在此栖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数十年来,鹤群在此自由自在繁衍生息,不受任何干扰。师徒就在此歇息,其徒弟出于好奇,捡起石块,扬手飞出,击中一只白鹤而哀鸿惊飞,这一经非同小可,无数白鹤跟着倾巢而出,在空中盘旋,哀鸣声响切上空,惊动了正在田间劳作和村里的村民。师徒知道闯了大祸,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挥手示意其徒弟骑车先绕路离开。孰知那里全是桑基鱼塘,村民四面包抄,无路可走。只好退到一条比较开阔的塘基。众村民前后夹攻一拥而上,大动干戈。冯自知理亏在先,不忍下重手伤及无辜,在众人的围攻下无奈出手,一招横扫千军,手脚并用,前后众人纷纷落水,如此几个回合,已不下十人被扫落两边鱼塘。早有村民回村报讯。这时,只见一老者,纱带束腰,手持长棍,两个后生也持棍棒左右簇拥,分开众人,大喝一声:大胆狂徒,扰我鹤巢,伤我众徒。今日非教训你不可。冯心知来者定是位教头武师,忙拱手道歉,对方那里肯听,冯随手拿过一条瓜棚竹,对方一招蟒蛇出洞,夹着劲风,冯不敢硬接,转马侧身轻而易举避过了这一招。只因对方使用的是油亮坚实的坤甸棍,冯使用的是不规则过气空心竹,器械上对方占绝对优势,对方着着狠招。冯只好使用出以柔制刚的双夹单,一招白蛇吐信,直接对方前心,接着变招,一招神龙摆尾,紧紧地粘着对方长棍,只一圈一点把对方长棍压在地下,但对方也不示弱,用尽平生之力,向上一挑。哪竹竿在节眼上齐齐断成两截,其中一端飞出数丈。老教头随即抡起棍一招泰山压顶,当头盖下。哪知对方快,冯更快,随即丢棍,运气,变马,举手,弯肘,一气呵成,硬生生地用肘接对方的长棍,对方的棍好像打在精钢上,啪的一声齐齐折成两截,余力未尽,嗡嗡作响,飞出数丈。对方愕然,张嘴瞪眼,踉跄倒退数步,双手虎口发麻,木棍脱手落地,直喘粗气,众人惊得呆若木鸡,冯拱手一声“承让”,分开还未反应过来的众人,扬长而去。(待续)
欲知后事如何,且见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