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信息作者: (宋)陆九洲,锤哲 点校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1980-1-1
字数: 390000
页数: 567
开本: 大32开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01061918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哲学 >> 中国古代哲学
定价:¥44.00
内容简介陆九渊是我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陆九渊集》为“理学丛书”系列之一,收录了他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章奏、程文、还有门第子编的语录,《陆九渊集》后附有相关的序跋资料,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必读书。
目录陆九渊的学术宗旨(代前言)
卷一 书
与邵叔谊
与曾宅之
与胡季随二
与赵监二
与邓文范二
与侄孙浚
与李省干二
卷二 书
与王顺伯二
与朱元晦三
舆吴显仲二
卷三 书
舆童伯虞
与刘深父
与张辅之三
与曹挺之
与曹立之二
与黄日新
与黄元吉
与乔德占
舆诸葛受之
卷四 书
舆李德远
得解见提举
得解见权郡
得解见通判
与诸葛诚之三
舆王德修
舆刘淳叟二
与趟宰
与胡逢材二
与潘文叔
与彭世昌
与曾散之
舆符舜功三
与符复仲
与周廉夫
卷五 书
舆吕伯恭
与吕子约
舆戴少望
舆舒西美
与高应朝
与杨敬仲二
舆项平甫
舆舒元宾
舆徐子宜二
舆赵子直
舆辛幼安
卷六 书
舆傅全美二
舆傅子渊三
与傅圣谟三
与包详道七
舆包显道二
与包敏道四
舆吴伯颐
舆吴仲时
与吴叔有
卷七 书
与勾熙载
与彭子寿
与邵中孚
舆颜子坚
与张季忠
与胥必先
与朱元晦
与吴仲良
与詹子南三
与陈悴二
与包显道四
与周元忠
与苏宰
与程帅
卷八 书
与张春卿
与宋漕
与陈教授二
与赵推
与苏宰三
卷九 书
与王谦仲二
与钱伯同二
与杨守三
与黄监
与林叔虎
与陈君举
卷十 书
与李成之二
与应仲蹇
与张季海二
与张元鼎
与黄康年
与胡无相
与朱益叔
与路彦彬
与涂任伯
与董元锡
与倪济甫
与黄彦文
与刘志甫
与邵叔谊
与江德功
与曾宅之
与周元忠
与詹子南二
与吴显仲
卷十一 书
与朱济道三
与吴子嗣八
与傅季鲁
与陈宰
与李宰二
与趟景昭
与王顺伯二
与尤廷之
与丰宅之
卷十二 书
与趟然道四
与赵咏道四
与陈正己二
与张诚子
与张辅之
与饶寿翁七
与倪九成
与张季悦二
与刘伯协二
与黄循中二
卷十三 书
卷十四 书
卷十五 书
卷十六 书
卷十七 书
卷十八 奏表
卷十九 记
卷二十 序赠
卷二十一 杂著
卷二十二 杂著
卷二十三 讲义
卷二十四 策问
卷二十五 诗
卷二十六 祭文
卷二十七 行状
卷二十八 墓志铭
卷二十九 程文
卷三十 程文
卷三十一 程文
卷三十二 拾遗
卷三十三 谥议
卷三十四 语录上
卷三十五 语录下
卷三十六 年谱
附录
……
序言在哲学史研究中,我除赞成体系研究外,觉得探讨宗旨也是一种研究方法,这个方法可以使人很快掌握要领。近年来,一些论著注意对理学中心议题的探讨,有的主张“义理气有的主张”“心性气有的主张”“天道与性命气我则提出了”“本体与工夫”的看法。就我个人的研究体会而言,我认为这是打开通向理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陆九渊是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开创者,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九八五年前后,我曾两次读《陆九渊集》,当时我的注意力基本是集中在文字、训诂方面。这次我又重读此书,按照本体与工夫的思路读下去,当正文读完时,我对陆九渊的思想主旨有了初步想法,当我继续读陆九渊《年谱》时,愈读下去我愈发惊喜不已。当年程颐发现两极相对的原理时,他曾为此高兴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我此时的心绪和程颐是一样的。我似乎觉得好像重新发现了陆氏的思想宗旨。这个宗旨是什么?用简单的话概括,即“发明本心气”。
翻阅冯友兰先生早年著作,知道冯先生已接近这个说法,可惜冯先生没有说破。冯先生从程颢「识仁篇」找程、陆思想相通处,这是对的,可是却没有从孟子入手,把问题说得更透彻、更明了。后来
陆九渊的学术宗旨《代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