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川省马边县劳动乡柏林村柏林村位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城以北10公里处,面积3.2平方公里,有村民112户448人。近年来,柏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叶和水果,现茶园面积2180亩,人均占有4.8亩,亩产值30万元。村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柏林村2006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试点村,该村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按规划开展水、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修建通村公路5.5公里,其中硬化3.5公里,修筑便民路920米,连户路1635.5米。建成人畜饮水和灌溉渠道5200米,安装水管36200米,新修沼气池70口,新建楼房65户。
该村围绕农民增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种植业。目前已建成茶园2180亩,人平4.4亩,去年改造600亩;发展丰水梨980亩,人均1.98亩。去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远高于马边县平均水平,成为全县闻名的富裕村。
2、河北省安平县马店镇柏林村柏林村位于马店镇政府东500米处,保衡路沿街穿过,村内有耕地面积2530亩左右,人口2300人,该村重视教育,村内有镇办小学1所,配有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及400米标准操场,体育设备齐全,教师队伍优良,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村内有卫生所一个,解决本村人就医问题。
该村种植主要以小麦为主,其中小麦种植2000多亩,亩产800斤左右,玉米种植少量,亩产1200斤左右,棉花种植100多亩,每亩产棉花500斤左右,林业主要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种植30亩左右,亩产3000优质无公害绿色苹果。
该村养殖业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村内规模养殖已初见成效,其中有养猪户30多户,年存栏7000-8000头左右,每年都有大量优质肉猪,仔猪出售。养羊15-16户,年存栏1000多头。 另外有特种养殖狐,貉10多户,主要以皮毛为主,厂家回收。
3、河南巩义市大峪沟镇柏林村柏林村位于大峪沟镇北五公里处,岳阳河两侧,七大路贯通村中,全村九个村民组,四个自然村,426户,1640人,耕地面积1182亩,人均耕地0.75亩。该村系大峪沟镇工业园区,郑煤集团、金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及河南省耕生耐火村料有限公司位居该村,由于企业的发展状大,人员就业率达到全村劳动力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活跃了村级集体经济,农民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农业收入250万元,林业收入20万元,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其它收入200,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几百元增加到6000多元,由于企业的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全村有村级以下企业四个,巩义市光华炉料厂,朝阳机械厂,安普耐火材料厂,瑞宝炉料厂,商业基地2个,柏林金博超市、鑫平商店、饮食服务业5个,为村民购物,就餐提供了方便,村有卫生所1个,
村委会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从教育入手,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中、小学生减免学费10万余元。对新考入的高中生,每人补助500元,对新考入的大学生每人补助2000元,对考入重点大学的每生补助5000元,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减轻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鼓励学生多上学、上好学,回报社会。
为切实解决本村群众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经研究每年的仲秋节向全村村民每人发50元过节费、春节每人发放200元过节费,6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300元的过节费,保证全村人民能过上一个详和愉快的节日。为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稳定老年人的生活开支,从2008年元月开始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助金,使全村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度晚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经村两委研究,在任期间,要为村民大办实事、好事,村筹措资金130万元建村委楼一座,位居金龙煤矿办公楼对面。从2007年4月开始动工筹建,于2007年10月底竣工。村委于2008年6月19日搬迁新址。原村委楼交村卫生所使用,彻底改变了医疗条件。
为了使村民摆脱行路难问题,村筹资50多万元,修铺道路:防洪渠,2007年10月开始对六、七、八组道路进行修复硬化,防洪渠砌筑同时开工,村两委人员夜以继日,不辞劳苦,整日奔赴在施工现场,抗严寒,顶风沙,排除一切干扰,硬化道路2500米,修防洪渠900米,于2008年3月全部竣工。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村筹资金20万元,建柏林剧场一座,文化广场设施逐步完善,正月十九唱戏已投入使用。
全村9个村民组,426户全部通上了自来水、水泥路贯穿全村,百分之六十达到户户通,有线电视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全村人同心协力,为建设一个经济宽裕、生活富裕、柏林新村而努力。
4、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柏林乡柏林村该行政村隶属西畴县柏林乡,地处乡南边,距 乡政府所在地5.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和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56公里。辖3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53户,有乡村人口4504人,其中农业人口4468人,劳动力 390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825人。
全村国土面积25.90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649.03亩,人均耕地0.6亩,林地22,918.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