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懋德,别号咏沂,字用仪,山东历城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政治学学士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总统府礼官等职。后辞官从教,历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西北师范学院等校教授。1937年起历任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立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1944年,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应校长郝耀东教授之邀,任陕西省立师专史地科教授。陆懋德一生,著述颇丰,大致分为四类:一为中国哲学史方面的著述,如1923年京华印书局出版的《周秦哲学史》;二为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面的著述,如《史学方法大纲》和国立师范大学“中国史学史”课程的讲义;三为中国上古史方面的论述,这方面的成果相对较多,除1945年西北师范学院史地学会印制的《中国上古史》外,还有大量登载在《清华学报》和《学衡》等刊物上的学术文章,如《中国第一篇古史之时代考》(《清华学报》1924年第1卷第2期)等;四为中国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如连载在《学衡》杂志上的《中国文化史》的部分章节便是。这些著述中的很多独到见解,体现了当时相关领域取得的最高水平,故获得时人的赞赏。齐思和在评价《史学方法大纲》时认为“国人自著史学概论史学方法一类的书也不少,其中以陆懋德先生的《史学方法大纲》一书为最精。”①又如《周秦哲学史》,柳诒徵认为“征引详赡,断制多当,”②陆懋德20世纪30年代在北平师范大学开设中国史学史课程,编有翔实的讲义。他的中国史学史讲义分为九章,分别是“历史的起源”、“夏商及周初的史学”、“春秋战国的史学”、“两汉的史学”、“魏晋的史学”、“南北朝的史学”、“隋唐的史学”、“宋元明的史学”、“清代的史学”,主要介绍史家和史书,对重要的史学活动略有论及。陆懋德是20世纪前半期在史学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他强调治史应以:“无所谓中西,取其长而求其是”为宗旨,以考古史料与文献材料并重的史料观审查、检验史料的真实性,用物质和心理的解释:“二者当参用而不可偏用”的观点来解释历史变化、发展的过程。他的这种史学思想,是在继承前人成果与反思当时中国史学发展状况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
①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J].燕京社会科学,1949,(2)。
②柳诒徵.评陆惫德《周秦哲学史》[A].柳曾符,柳定生选编.柳治徽史学论文续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