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美国” 出处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07年3月4日文章。原文标题: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中美国,作者:尼尔-弗格森。

对于“中美国”一词曾有记者对弗格森问道:你在书中第一次提到了一个词“中美国”(Chimerica),这个词在全世界变得非常的时髦和流行。为什么要创造出“中美国”这个新词呢?以前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和存钱。金融危机发生了,这种现象发生了基本的变化,未来会不会发生一些扭转? 弗格森:我是用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加美国这样一种中美关系。一个国家负责出口,另一个国家负责进口,一个国家负责花钱,另一个国家负责储蓄。美国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美国经济的腾飞。但是多年如此消费后,美国现今实在无力支撑这种消费模式了。中国和美国就像一个婚姻,但是这种婚姻是幻觉,是不能持续的,如果长期只让你存钱他花钱,这种婚姻是持续不下去的。美国现在付不起钱却继续从中国进口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中国政府也对美元表示非常的担忧。

“中美国”一词产生之后弗格森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是世界最大储蓄国;双方合作方式是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在奥巴马就职前,他还进一步提出,奥巴马应“向东看”,赶快去北京开创中美“两国峰会”。

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的言论更在推波助澜

1月12日,在北京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活动的一次会议上,大选期间曾任奥巴马外交事务顾问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强调说,中美之间建设性的相互依存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根源,现在需要全力推进一种非正式的“两国集团”。

布热津斯基强调,“美中之间的关系必须真正是一种与美欧、美日关系类似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美中高层领导人应进行例行的非正式会见,不仅就美中双边关系,还应就整个世界问题进行一种真正个人之间的深入讨论”。中国所强调的“和谐”可以成为美中峰会一个有益的起始点。

几乎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这位曾为了美国的利益而促成全球战略格局大变的政治家主张,美中两国应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结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高度。

这些主张只是印证了当今的国际关系新背景

这些人物的主张和建议在美国颇有一些代表性。他们的出发点不大一样,内涵有所不同,意向和图谋也不尽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共性”,值得中国上下注意和认真对待:

首先,在时代变迁的新时期,他们都承认,美国已“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重大国际问题,老的同盟关系也不那么顶用了。美国需要寻求新的伙伴关系。

第二,他们都基本上承认或接受中国迅速崛起的客观事实。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奉行“构建和谐世界”和“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提供了机遇而不是挑战。

第三,他们几乎都认为,中美更高层次的合作对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利的——特别是在解决金融危机方面。

同舟共济式的合作当然是必须且必然的

不难看出,“中美国(共同体)”的提出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并具有正面和积极意义。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到现阶段,利益汇合点已明显增加和拓宽。特别是在经济领域,确实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互相依存度大大加深。

作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提高对话的层次(包括领导人定期或不定期的会晤),共同致力于战略性合作,协调立场和政策,无疑将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以及重大国际安全问题的妥善处理和解决。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的。

胡锦涛主席在接见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时说,21世纪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美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奥巴马总统在同胡锦涛主席通电话时甚至说,对中美两国而言,没有比两国关系更为重要的双边关系。

希拉里·克林顿也说过类似的话。最近她还提出,中美两国现在应该“同舟共济”。

“中美共管世界”思维有百害而难见一利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热衷于搞“中美二重奏”,鼓吹所谓“中美国共同体”和“中美G2时代”,企图搞什么“中美共管世界”,不仅不切合实际,而且是异想天开、行之有害的。

首先,这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和基本外交政策。中国没有这种意向和图谋。

第二,中国还远没有这么大的实力。即使今后有这种实力,也绝不会像美国某位学者说的那样,将“步美国的后尘”,无情地去追逐世界霸权。这是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第三,美国其实也绝对不会让中国同它一起唱平等的“二人转”,而更愿看到的是,中国人步当年苏联解体初期叶利钦的后尘,成为与美国合作的一个“第二小提琴手”,甚至“小伙伴”。

第四,如果真要搞什么“中美二重奏”,中国将陷于十分孤立的境地。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几乎全都要反对,欧盟要反对,俄罗斯要反对,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也都要反对。几乎可以肯定,全世界找不到哪一个国家会支持、接受中国这么做。俄罗斯有两家媒体近来已有专论,误以为“北京可能成为华盛顿划分世界的最佳搭档”;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将是带有“反俄倾向”的中美“双头世界”。日本右翼媒体也在宣传所谓“中美两国集团时代已拉开了帷幕”。

因此,现在还是少谈一点“中美二重奏”,多些谦虚和谨慎,更加认真务实,应着力推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当前特别是20国集团)共商国际大事。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妄自尊大,而要脚踏实地,努力开创国内建设与国际合作的新局面,以期在时代变迁的新时期更加有所作为。

[1][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