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岔子乡隶属逊克县管辖。位于县境西北部,黑龙江南岸,西与孙吴县毗邻,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
干岔子乡名源于驻地干岔子村名。因村西北有黑龙江水汊,经常干涸而得地名“干岔子”。清末,属瑷珲兵备道奇克特卡伦辖境。中华民国初年,始有人居住,逐渐形成村落,1915年隶属瑷珲县管辖,1929年划归奇克县管辖。东北沦陷后,1934年设干岔子保。1943年7月,逊克、奇克两县合并后,归逊克县管辖。1944年1月,改设干岔子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7月,设置干岔子区。1949年冬,改为第二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设置干岔子乡。1957年2月,调整行政区划,合并乡的建制,设置干岔子乡。1958年9月,改称干岔子人民公社。1983年7月,县政府进行政社分开试点,改为干岔子乡。
干岔子乡地濒黑龙江,全境东西长、南北窄,地势平坦,为黑龙江畔小平原。全乡总面积(包括黑龙江中国一侧之大小岛屿)约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万亩,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因地濒黑龙江,水域宽阔,江汊稠密,渔业生产居全县首位。全乡共辖东升、干岔子南、干岔子东、朝鲜族、红星、向阳、兴隆、胜利、新发、河东、河西、干岔子西、柞树岗等13个村。其中朝鲜族村,是县内唯一的朝鲜族聚居区,朝鲜族人口占全县朝鲜族总人口将近1/2。1992年末全乡总人口7420人,其中满、朝鲜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9%。乡政府驻地干岔子村。
1937年6月,轰动世界的日苏军事冲突“干岔子岛事件”,即发生在境内干岔子岛上及其周围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