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新古典主义歌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20世纪新古典主义歌剧

在 20世纪初歌剧的改革在经历了古典的、浪漫的、民族的、真实的、等一系列表现形式后又回到“巴赫”甚至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即以古典的形式,法国人能够很好地求助于艾斯吉罗和科克托,俄国人可以借助清唱剧和芭蕾舞来表现,这一切并不意味着恢复古老的协调性,而是反映了艺术家企图从传统的形式结构和音响材料中寻找新的音符秩序的愿望。

以俄国的斯特拉文斯基、萨蒂和法国“六人团”为代表,竭力宣扬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思想,在创作实践中,意大利的卡塞拉、马列皮埃洛,德国的欣德米特,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人均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