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向远著
ISBN:10位[7227035492]13位[9787227035497]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45.00元
内容提要《王向远著作集》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本书为该《著作集》的第5卷本。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著,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所接受的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它不同于日本之发展趋向和独特性质,都做出了细致而又令人信服的分析与阐述……显示了作者视野的宽阔,掌握材料的详尽,以及逻辑思辨和推理能力的有效发挥。这确乎是一部相当优秀和成熟的博士学位论著。
作者简介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起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东方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等职,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研究基金项目5项,主持、主编国家重点图书(丛书)出版项目2项,发表文章110余篇,出版论著17种(含合著4种),文学译作4部,主编丛书4套50余册,编著若干。学术反响文章大部收于《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重庆出版社2005)一书,主要著作收于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有关论著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2002年度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二等奖,入选国家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目录解说
绪论
第一章思潮比较论
第一节启蒙主义
一、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二、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三、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四、创作上的差异
五、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早期写实主义
一、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二、《小说神髓》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三、对《小说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四、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相关和对应
第三节浪漫主义
一、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二、直接影响: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三、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第四节自然主义
一、日本: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二、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三、对“客观”“真实”的不同理解
四、人性观上的分歧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灭的悲哀”
第五节唯美主义
一、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二、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三、影响的阈限
第六节新浪漫主义
一、“新浪漫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二、“新浪漫主义”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三、对“新浪漫主义”的历史定位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节普罗文学
一、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二、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三、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流派比较论
第一节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一、相关性及其比较研究的价值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相同的创作题材、目的和方法
四、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鲁迅、周作人与白桦派
一、“反战”论及其背后
二、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三、爱: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第三节新理智派、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三、主观性、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第四节中日新感觉派
一、一个误解
二、三个混同
三、四个偏离
四、几点辨正
第五节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一、自发时期: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二、自觉时期: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三、变异时期:日本农民文学的变质,中国“乡土”文学概念的置换及抗日倾向
第六节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一、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二、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三、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四、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第七节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一、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二、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文论比较论
第四章创作比较论
相关中文书目举要
单行本后记
人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