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三猛乡
基本概况三猛乡位于云南省绿春县城东南部,处于东经102°15′—102°30′北纬22°47′—22°58′之间,东邻元阳县(俄扎乡),东南与平河乡隔河相望,西南与骑马坝乡接壤,北枕大兴镇。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5%。2006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127个自然村,有4798户24631人,其中农业人口23996人,占总人口的97.4%。城镇居民人口有635人,占总人口的2.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7人,居住着哈尼族、汉族、彝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乡政府驻地距绿春县54公里。
地貌地势三猛乡全境均山地,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特征为多雨寡照,雨热同季,干湿分明。三山四水交汇于勐曼河洛瓦电站小黑江上游。境内最高点为黄连山,海拔2700米,最低点为洛瓦电站所在地,海拔700米。山高坡陡,地形坡度20—45度之间。乡政府驻地海拔为1380米。政府驻地1月均温11.6℃。这里的年平均气温为21.9℃,年降雨量为2313毫米。7月均温20.8℃,年均温17.2℃,年温差9.2℃。无霜期35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2543.5毫米。全乡土壤以红壤为主,间有部分黄壤和砖红壤。主要自然灾害为旱、涝、风、雹、病虫害。2006年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3018亩,人均0.93亩,其中:水田8620亩,干田3313亩,旱地11085亩。
经济建设三猛乡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农工作稳步推进,使全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6年,全乡累计完成茶叶25510亩,草果10000亩,八角23395亩,紫胶25400亩,栀子11800亩。为培植梯级多元化绿色产业打下了基础。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867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1164元。
资源条件土地资源 全乡国土面积263平方公里。2006年实用耕地面积23018亩,干田3313亩,旱地11085亩。土地资源分为三个地带: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森林较多,耕地较少,是生态保护区;1200—1800米之间的半山区,是传统农业生产区,粮食主产区,经济生态林业开发区;1200米以下的干热河谷区,土地资源丰富,是热带经济林业开发区。
水电资源 境内水系发育有勐曼河、腊姑河、欧的河、习古地河等四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建有黄连山电站(小二型)和洛瓦电站(小三型),另有筹建中的七初电站,是目前全县电力供应中心。
生物资源 境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珍稀动物有懒猴、穿山甲、狐、锦鸡等8种。珍稀名贵植物有桫椤、紫荆木、三七等,还有香茅草、灵香草、木姜子等。
旅游资源 依托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除独特的腊咪民风民俗风情文化外,还有腊姑德玛岩甲、桐株灯马等秀丽梯田景观和巴东农家东生态农业旅游等资源。
社会事业乡内有一所初级中学,22所小学,学前教育班1个。中学现有教职工47人,在校学生数725人;小学现有教职工108人,在校学生3024人;青壮年文盲逐年减少。据统计,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55%,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仅为0.29%,13-15周岁人毛入学率97.05%,初中在校生辍学率2.01%,农业人口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6.05%。积极深化推行教育三制改革,该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成效显著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2006年该乡中考成绩名列乡级中学第一名;初考成绩全县语文第二、数学第一、总均分第一的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发展,有1个乡卫生院和10个村卫生室,初步形成乡村两级预防和医疗网络,医务人员14人,乡村医生16人,设有病床20张。建成有线电视网络,安装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33座,有电视机23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