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拉丁学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van Hall.
为害作物:菜花、甘蓝、油菜、番茄、甜椒、芹菜、萝卜、黄瓜、菜豆
为害症状:主要发生在苗期至莲座期,或包心初期。初于叶背出现水浸状稍凹陷的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膜质角斑,病斑大小不等,叶翅部位常有水浸状膜质褪绿色角斑,湿度大时叶背病斑上出现菌脓,叶面病斑呈灰褐色油浸状。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开裂,常因黑腐病复合侵染,加重腐烂,穿孔。由于细菌性角斑病不为害叶脉,因此,病叶常残留叶脉,很象害虫为害状。前期病叶呈铁锈色,或褐色干枯,后期受害外叶干枯脱落。
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体短杆菌极生l~4根鞭毛
分类属性:细菌
分布区域:内蒙、吉林、河北、河南、天津、北京
发病特点:病菌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27℃,于48~49℃经10分钟致死。苗期至莲座期阴雨,或降雨天气多,雨后易发病蔓延。
防治方法:(1)种子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
(2)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大白菜对铜敏感切不可提高用药浓度),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