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果腐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症状特点】主要危害茄果。被害茄果果面出现褐色不定形斑,严重时果面大部分变褐,坏死,不能食用。患部表面密生针头状小黑点。斑面不出现轮纹。

【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包括茎点霉属〔Phoma solaniHalst〕、叶点霉属〔Phyllostictamelongenae Saw.〕和明二孢属〔Diplodinadestructiva(plowr.)Petr.〕。病菌均以菌丝体及分孢器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或以分生孢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以分生孢子器内生的分生孢子(自分孢器孔口涌出)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主要借助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而传播,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致病。温暖高湿的天气或株间郁闭的田间环境有利于发病连作地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少调查。

【防治方法】参照茄子褐纹病的防治方法。做好褐纹病的防治工作,也可兼治本病,本病一般无需单独防治。在药剂防治上,还可喷施40%多溴福可湿粉700倍液,或50%甲羟鎓水剂1 000~15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粉1 000倍液。见门果时开始喷施,2~3次,7~15天1次,前密后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