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遗憾的是我只找到这么多资料,如果谁有更详细的,麻烦更新下,谢谢
让更多的人了解动漫,记住那些曾经为中国动漫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砸缸救友》《七岁咏鹅》 (1996) .... 导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砸缸救友》《七岁咏鹅》 (1996) .... 美术(制作设计)
金色的大雁 (1976) .... 动作
冰上遇险 (1964) .... 动画师
黄金梦 (1963) .... 动画师
骄傲的将军 (1956) .... 动画师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1956) .... 动画师
两只小孔雀 (1978) .... 动画师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诸葛亮喂鸡》《项橐考孔子》 (1996) .... 导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诸葛亮喂鸡》《项橐考孔子》 (1996) .... 美术(制作设计)
《山东动画发展应该纪念的人物---怀念我的动画启蒙老师:杜春甫先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335b101000a2c.html#cmt_817579 (2007-04-05)
今天又是清明,不由得又想起了已去世多年,把我引领进动画之门的恩师杜春甫先生。杜春甫先生是山东省本土培养的第一代动画人的动画专业启蒙老师。老先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动画人,参加过许多在今天来看堪称中国动画经典的动画片的原画设计工作。
1988年山东艺术学院开设了动画专业,这是当时全国高校中第二个拥有动画专业的艺术院校。从1988年秋天开始,杜春甫先生应山东艺术学院邀请,在此后在几年的时间里,教授了山东艺术学院动画专业三届学生和一届动画训练班学员,并指导了山东最早的动画片的创作,这也是山东省首部本土制作的动画电影短片。先生被山东艺术学院授于“名誉教授”。其间还为山工艺美院动画训练班教授过一届学生。如今,先生在山东教授过的不少学生还活跃在各地的一些动画制作单位中,成为了那里的业务骨干。山东动画人和山东动画发展史都应该永远记住老先生的名字!
杜春甫先生是东北人,很年轻就参加了动画工作,当时是原东影(长影前身)年青的“老同志”。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2月,文化部电影局调东影美术片组特伟、靳夕、方明等二十多人到上海,参加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的创作(后来上海美术片组从上影划出,于1957年4月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杜春甫先生是从东北到从上海二十多人中最年轻的成员。
在我们眼里,杜春甫先生是位个子不高的胖胖的老头,像许多有学问的长者一样(再加上年青时受过不少磨难)有时脾气有点儿古怪。对我们学习要求很严格,但又很宽厚。课余常叫我们去他的住处“蹭吃蹭喝”,先生身体不是很好,师母吴萍萍女士总是在他的左右细心照顾。趟若哪节课我们作业作的好,先生高兴了,就会亲自下厨,做些好吃的作为奖励,在那时清苦的缺少油水的大学校园生活里,这是件令人羡慕而又很愉快的事!先生在动画课上的言传身教,更是让我们学习受益匪浅。并影响到今天。
有时先生在专业上的点拨,虽只是只言片语,但有的到今天回味起来还颇有深意,还令人有新的体会领悟之感。而他自己在专业上不懈钻研的行动和精神,也一直是我的榜样。直到现在,每当我在给学生讲课时,先生那时给我们授课的音容相貌还会时常浮现于眼前。先生对我们:“做动画要全身心透入其中,想做好动画要先做好动画人,把自己先变成动画人。”的教导,还指引着我在动画之路上继续努力。
先生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故事有许多,每每想起,总令自己思绪连绵。对杜春甫先生的情感不单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还有着师父与徒弟的情感。先生已去世多年了。今天把埋在心里的怀念写出一点儿来,作为自己对动画启蒙老师的纪念,也作为对像先生一样的许多中国动画老先辈们的怀念!
《收集整理的杜春甫先生的动画工作(不完全)记录》:
1956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56年《骄傲的将军》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组成剪纸片试验小组,开始筹拍剪纸片 。
1957年《拔萝卜》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63年《黄金梦》----动画师(动画设计)
1964年《冰上遇险》-----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76年《金色的大雁》剪纸片 ----动画师(动作设计)
1978年《两只小孔雀》----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79年《哪咤闹海》-----动画师(动画设计)
1981年《九色鹿》-----动画师(动画设计)
1985年《金猴降妖》---- 动画师(动画设计)
1990年《老鹰捉小鸡》----导演,美术设计
1996年自古英雄出少年《小诸葛亮喂鸡》《项橐考孔子》--导演美术(制作设计)
1996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砸缸救友》《七岁咏鹅》---- 导演,美术(制作设计)
(注:动画师(动画设计)即原画)
对杜春甫先生的情感不单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还有师父与徒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