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彭家村

概况彭家村位于乌镇镇西南端,北接碓坊桥村,西临陈家村,南至龙翔街道翔厚村,东面与碓坊桥村接壤,距梧桐镇1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地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形平坦,河道交错,水质良好,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区。
彭家村全村区域面积2.66平方公里,耕地2385 亩,其中水田1390亩,旱地995亩,人均耕地1.188亩,土壤有机丰富,土质疏松。
有资料显示[2],该村辖25 个村民组,农户486 户,人口2004 人。有村干部5 名,党员68名。至2006 年底全村拥有集体固定资产总额1320 多万元,村级集体年可支配资金20.9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6 元。该村先后被评为桐乡市级先锋工程“五好” 村党组织、乌镇镇“ 先进基层党组织 ”。
经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村三套班子带领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 “ 三个代表”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村为抓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把该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安康的新农村而不懈努力,全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工业方面:彭家村共有企业40家,集工艺鞋加工、服装加工、制砖、纺织、纸制品、绣花、玻璃纤维加工等为一体的工业企业,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958万元,拥有职工668人。2003年初砖瓦厂关闭后村里利用砖瓦厂空地,引进企业老板建造厂房,创办了彭家村工业园区,共吸引了7家私营企业入驻。2005年,村里对工业园区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浇筑了水泥路,同时对所有排废水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切实做到对周边农田的无害化处理,整体环境良好。
农业方面:该村种植、养殖均衡发展,每年种水稻1380多亩,总产量760余吨,饲养蚕种900余张,生产优质蚕茧38余吨,年生猪饲养量800多头,湖羊1300多头,獭兔1600只,鸡、鸭、鹅18000羽,农业经济总收入达1025万元。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8327元。
社会事业2005 年,该村将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 十村示范、百村整治” 的要求,建设农村新社区。在建设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成立新村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户型标准,加强督促管理。实施新村规划建设,规划建造农户250 户,已经划拨征用土地200 亩,正在开始搬入新村。新村内规划通户砼道路5 公里,路宽3 米,主道5 米,配备了体育健身设施,购买图书600 册,把文体活动、医疗卫生等多项功能进行整合,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 。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基础较好,全村建有一所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有一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有线电视入户率90%,电话普及95%,饮用自来水达98%。[2]
2、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镇彭家村村委会驻地彭家,西北距镇治廿里街2.5公里。辖彭家、小旺吴2自然村,截止2006年,166户,608人。有彭、吴郑、周等诸姓。诸姓中以彭家彭氏卜居历史最久。据《彭氏宗谱》载:先祖于明末从柯城区黄家乡旺吴村来此守山看坟,遂卜居于斯,迄今350余年,系明初吴可之后。因村中人都姓彭,以姓氏起村名。
地属丘陵。耕地550亩,农作以水稻为主,辅以油菜、豆类等;林地2655余亩,以茶叶、柑橘为主,辅以松、杉。[3]
3、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四新乡彭家村彭家村距四新乡政府2公里,自然面积16.13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342户共1354人,全村共有党员37人。截止到2009年初,全村有耕地面积1328亩,退耕还林1713亩。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蚕桑、畜牧产业,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016元。[1]
4、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泄滩乡彭家村彭家村山貌是丘陵地带,全村村户位于各个山丘之中,有一条乡镇级公路经过乡村,村里主要运输考背负,村委会距泄滩乡政府14公里。乡村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橘,村里劳动力大部分南下打工。村里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工作和新农村工作,鼓励农户帮到乡镇和村级公路上落户安家。[4]
5、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彭家村村情概况

彭家村隶属于三川镇东河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川镇东边,距离东河村委会0.5公里,距离镇政府10公里。国土面积有0.25平方公里,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821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16亩(其中:水田278亩,旱地38亩),人均耕地0.8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蚕豆等作物;其他面积65亩。有石灰岩等资源。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 、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103户饮用井水。有103户通电,有2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4.2%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分别占总数的50%和31%)。
该村到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3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78亩,有效灌溉率为8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7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1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8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93.1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4.27万元,占总收入的36.8%;畜牧业收入27.19万元,占总收入的29.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00头,肉牛10头,肉羊120头);林业收入1.73万元,占总收入的1.9%;第二、三产业收入30万元,占总收入的32.21%。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7人(占劳动力的31%),在省内务工52人,到省外务工15人。
人口卫生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03户,共乡村人口401人,其中男性207人,女性194人。其中农业人口391人,劳动力22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399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人,占人口总数的3.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86人、,参合率64.2%;享受低保5人,五保户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东河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梁官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截至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8人,其中小学生39人,中学生9人。[5]
6、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万市镇彭家村基本概况

彭家村位于富阳市西北部,距离富阳市60公里,全村总面积13.0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7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共701余户农民,总人口2330人,98位党员,47位村民代表。
自然资源截至2008年,拥有山林面积14210亩,耕地面积1802.3亩(其中水田1538亩),竹笋面积1500余亩,茶叶山面积300余亩。
经济状况截至2008年,个体企业40余家,其中石灰窑4只,机械厂2家,化工助剂厂3家,锻造厂2家,小型木头加工厂、五金厂、修理厂共20余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11481万元,农业总产值3583万元,人均收入8704元。[7]
7、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航头镇彭家村航头镇彭家村地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德市西南部,全村6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11月,共有农户262户,总人口866人。耕地面积1047亩。距新安江街道仅17公里,距杭州120公里。境内资源十分丰富,为省重点水土保护区。[8]
8、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三街镇彭家村村情概况

彭家村隶属于三街镇三街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7 公里,距离镇7公里。国土面积0.27平方公里,海拔1860米,年平均气温20 ℃,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34亩,其中人均耕地0.6亩;有林地221.52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有农户12户,乡村人口58人,其中农业人口58人,劳动力2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0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亩(其中:田17亩,地17亩),人均耕地0.6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221.5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6亩,草地36.52亩;荒山荒地97.68亩,其他面积1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全村1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2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户(分别占总数的50%和50%)。
该村到乡镇道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1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4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8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25万元,占总收入的23.18%;畜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26.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2头,肉牛1头);林业收入2.3万元,占总收入的10.15%;第二、三产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8.39%;工资性收入0.9万元,占总收入的3.97%。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在省内务工5人,到省外务工5人。
人口卫生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2户,乡村人口58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38人。其中农业人口58人,劳动力2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38人,彝族20人,是彝汉混居地。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人,占人口总数的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8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乡)卫生院, 距离镇卫生院7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0户,占农户总数的83.3%。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明德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三街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7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截至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人,其中小学生13人。[9]
9、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西宁街道彭家村村情概况

彭家村隶属于西宁街道复兴村委会行政村,属于 半山区。位于西宁街道办事处北边,距离复兴村委会2公里,距离西宁街道办事处3公里。国土面积2.9平方公里,海拔1988米,年平均气温13.4℃,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061.32亩,其中人均耕地2.02亩;有林地2100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截至2008年底,有农户301户,有乡村人口1027人,其中农业人口1023人,劳动力61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12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2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349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劳务输出为主。
自然资源截至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61.32亩。其中:田299.73亩,地1761.59亩,人均耕地1.9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拥有林地2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1亩,主要种植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188.68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有4户饮用井水,有3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 %)。有301户通电,有6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2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0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82辆。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4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22.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9万元,占总收入的33.27%;畜牧业收入164.8万元,占总收入的47.2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002头,肉牛10头);林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 0.09%;第二、三产业收入21万元,占总收入的2.76%;工资性收入159万元,占总收入的16.59%。农民人均纯收入3496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劳务输出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6个月以上人数41人(占劳动力的13.18%),在省内务工30人,到省外务工11人。
人口卫生截至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301户,乡村人口1027人,其中男性520人,女性507人。其中农业人口1023人,劳动力613人。该村以汉族居住为主。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人,占人口总数的0.9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27人,参合率80.04%;享受低保29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下关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宣一、五、六、七、八、民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4公里。截至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76人,其中小学生135人,中学生41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6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16.1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救济救灾,计划生育,公益事业等。[10]
10、山东省平度市大田镇彭家村基本情况2005年,全村130户,475人,耕地面积530亩。 本村以彭姓为主,故名彭家。
经济状况
该村定居以来,以发展农业为主,主要发展林果业,并以发展苹果为主。1982年以来,发展果园700亩。
优势产业
主要以苹果栽植为主,所产苹果质地优良,是农业部青岛市确定的绿色果品生产基地。
社会事业
1996年投资25万元,修建了一座冷冻仓库。1994年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拥有量均达到了90%以上。合作医疗参合率也达到了95%。
该村曾获得“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等称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