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茅山派

道教教派。茅山在江苏句容。 茅山是我国著名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中国南朝齐、梁道士陶弘景所创。因在茅山筑馆修道,尊三茅真君为祖师,故名。一说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及其弟固、衷于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茅氏三兄弟得道于茅山,开茅山道派。后有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黄庭经》是茅山派的重要经典,也是后代全真道派的功课经。陶弘景和他的弟子在茅山经营数十年,从而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故后世也称上清派为"茅山宗"。他编写的 《真诰》一书记录茅山道教的传授历史,人数在百人以上。 此派主修上清等经书,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后圣金阙帝君、太上老君等为最高神,主张思神、通经、修功德,兼修辟谷、导引和斋醮。该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等,高道辈出,隐若道教正宗。北宋时与龙虎山 、阁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 ,号称三山符箓。元代以后归并于正一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