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D/韦士伐彗星 (也称为D/韦士伐1号彗星)是我们的太阳系内的一颗周期彗星,最初是由德国天文学家 J. G. 韦士伐在1852年7月24日发现的。他也在同年的8月9日被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琴海涅福禄贝尔彼得斯在君士坦丁堡独立发现。
这颗彗星最后是在1913年9月27日先被拉普拉塔天文台〔阿根廷港市〕观测到,然后在11月26日再被其他的人观测到。但在预测该回归的1976年未曾被观测到,因此目前被归类为失踪的彗星。
命名规则:依新天体的性质在名字前加标示。若是小行星被误认为彗星,则在名字前加A/。若为周期彗星(只周期小于200年,或者有不只一次的近日点通过确认),则加P/;非周期彗星则加C/;若无法算出有意义的轨道则加X/;若为以消失的周期彗星则加D/。
发现
发现者: J. G. 韦士伐
发现日期: 1852年7月24日
临时的编号: 1852 O1; 1852 IV;
1913 S1; 1913 VI;
1913d
轨道特性A
历元: 1999年5月2日(JD2451300.5)
远日点距离: 30.192 AU
近日点距离: 1.2322 AU
轨道半长径: 15.712 AU
离心率: 0.9216
轨道周期: 62.280 a
轨道倾角: 41.033°
最后近日点经过日期: 1976年1月3日(未观测到)
下次近日点经过日期(预测): 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