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夫彗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卡普夫彗星,彗星编号22P/Kopff。

在1994年于荷兰海牙举行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N)大会中,决定修改了以往旧有的彗星命名规则,并于1995年正式开始使用,摘录之内容如下:

1. 新发现彗星的名字将包含发现的年份,并以大写英文字母次序标示发现的时段(与小行星标示法相同,以半个月为单位,并掠过字母I),及依数字顺序标示新彗星在该时段内被宣布发现的顺序。

2. 依新天体的性质在名字前加标示。若是小行星被误认为彗星,则在名字前加A/。若为周期彗星(只周期小于200年,或者有不只一次的近日点通过确认),则加P/;非周期彗星则加C/;若无法算出有意义的轨道则加X/;若为以消失的周期彗星则加D/。

3. 如彗星彗星测到回归(或是经由观测通过远日点确定其周期性),则P/(或D/)前冠上一个官方的序号(例1P/1682 Q1=哈雷彗星),序号由IAU的小行星中心指定。

4. 如果彗星碎成好几个,则在名字后面加上-A,-B,...来区分每个碎核。

5. 仍保留由发现者的名字为彗星命名的传统。例如海尔-波普彗星是在1995年7月23日发现,且为七月下半月被确认的第一颗,而发现人是海尔(Hale)与波普(Bopp),因此被命名为C/Hale Bopp,1995 O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