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研究方法,科学社会学,社区研究,家庭社会学 论文发表情况: “全球化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社会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综述” 《社会学研究》2002·6《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3 “三西移民:走出贫困的特殊利益群体(上下)” 《甘肃社会科学》 2001·1 2000·6 “三西移民:迁移的意愿与预期的希望” 《开发研究》 2000·5 “三西移民:走出贫困的第三条路” 《华人社区的研究:“方法与发现”国际研讨会》(香港) 1999·7 “移民:初期的生活与问题” 《开发研究》 1999·5 “流动:贫困村民寻求生存的行为” 《开发研究》1997·6《农业经济》(人大复印资料)1998·2 “择偶:一个渗透着父母意志的过程” 《甘肃社会科学》 1998·2 “三西移民:走出贫困的山坳”《开发研究》 1998·6 著、译作情况: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静宁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2 合作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永昌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3 副主编之一 《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秦城区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2 副主编之一 《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8 合作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的爱情与婚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9 合作 《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12 合作 《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第四批调查点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10 主编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男,1958年12月生,陕西省米脂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78年3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82年3月起作为研究生继续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87年7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87年10月至1989年9月在美国休斯敦大学超导物理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0年6月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92年1月至1994年1月在意大利亚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合作研究。1994年6月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9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专业物理与应用物理教学指导组成员,意大利里亚斯特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协联成员,中国《物理学报》和《物理学报》(海外版)编委会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与高温超志电性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获1996年度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从事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已培养研究生多名,入选1994年度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基金资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荣获1997年度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国家教育部和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1998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攀登计划“世界之交的理论物理学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