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艺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520240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市场价:¥28.00
内容简介往事如风。赫赫元帝国,既不是流星,也不是昙花,更不是遗憾。那地跨三大洲的庞然巨物,虽然短暂,却极其辉煌,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内范围内,大元帝国百年间曾经发生那样多的故事,有过那样令人目眩神迷的血肉人生:元帝国疯狂的对外扩张、宫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北方汉人在夹缝中的艰难生存、文坛艺苑知识分子的特立独行与不朽创作……如果暂时“忘却”蒙元东征西杀的残酷性、破坏力,那个时代所迸发出的勃勃不可抵制的创造力、扩张力、竞争力、进取力,依然值得后人悠然神往。
作者简介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内,著有《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表层》等多部中篇小说,并有“伪青春三步曲”——《南方的目光机场》 《失重岁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长篇小说出版,还出版有长篇社会学译著《人类行为》,曾获国家、省、市等多项文学奖项。
2004年起,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帝国如风》、《大明朝的另类史》、《亡天下》、《极乐诱惑》、《铁血华年》。香港中华书局出版有《历史长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将相的博弈真相》繁体字版。上述诸种著作的台湾繁体字版和韩文版也陆续面世。
赫连勃勃大王的历史作品,不仅仅在国内诸多大型门户、社区网站受到数千万读者热捧,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著名历史学家张鸣、沈渭滨、雷颐、王学泰、杨念群、钱文忠等人,也对其作品大加推崇。可称是国内极少同时受主流文学界、历史学界承认而又被大众读者认可的历史散文作家。
编辑推荐对于元朝,我们知道多少呢?纷繁杂乱的线索,舍屈聱牙的文字,记不住的人名,加上翻泽的混乱,读来真是一头雾水,给了解元史设置了重要的障碍。幸亏有赫连勃勃大王这个历史的守望者,他在众多的资料中耙梳整理,钩沉往事,复原历史,写出了一部脉络清晰、生动有趣的元朝史,为当前的历史阅读填补了一项空白。
目录总序言
自序:壮丽的废墟——回望元朝
南朝千古伤心事每思豪杰泪满襟——不休的文天祥
临安城上竖降旗——南宋都城的陷落
百死愁绝终不悔——文天祥的坚持
丹心不改天地悲——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天涯海角不悔身——悲壮的厓山之役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岁月
泥足的巨人——忽必烈的“政治遗产”
经济危机下的煌煌帝国——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
五百美女的“主人”——阿合马
肆无忌惮的短命鬼——卢世荣
自树“功德碑”的吐蕃人——桑哥
从沙漠到大海——元朝的越海攻击
二次征倭台风败事
占城爪哇铩羽而归
西南森林的泥沼——安南战场的狼狈
元朝帝王的“精神生活”——佞佛滥施
虚幻的“大一统”——忽必烈死亡时的政治现实
或者活着死去——蒙元帝国汉族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从天堂到地狱的幻灭——元代的民族界限与知识分子境遇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谢枋得
昔为水上鸥,今如笼中鸟——赵孟頫
歧路茫茫空望眼兴亡滚滚入愁肠——汪元量
举世无人识,终年独自行——郑思肖
百炼难柔铁石肠——甘为鹰犬的蒙元初期汉人:张弘范、史天泽、郝经
死而后已的灭宋鹰犬——张弘范
急流勇退的“郭子仪”——史天泽
被遗忘的“苏武”——郝经
挣开人性的枷锁——《窦娥冤》的背后
文学史上的“孙志刚”——关汉卿
不朽的名剧——《窦娥冤》
“八百媳妇”的密林——元成宗“守成”时代的蹉跌
并不顺利的继位——元成宗之立
“八百媳妇”——南方又一个陷阱
海都之死——西北诸王的最后“归顺”
史终弟及后患无极——元武宗与元仁宗兄弟
武宗未必“武”——海山时代的瞎折腾
仁宗不尽“仁”——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的政治得失
附: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
生如夏花——汉化帝王的悲剧
“南坡之变”前后事
少年帝王少年臣——元英宗、拜住的政治改革
天上掉来一顶大皇冠——元英宗的被弑与泰定帝的登基
帝位至尊手足相残——元文宗、元明宗兄弟的“礼让”
耀日于戈两京间——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较量
骨肉至亲不相容——元明宗的“暴崩”与元文宗的“复位”
绿睛“色目”亦能诗——贯云石、萨都剌、马祖常、逎贤
情深不寿贵公子——贯云石
浩歌笑舞真诗人——萨都刺
正直不阿的大元官——马祖常
谈辩悬河突厥种——乃贤
“二把手”的下场——权臣燕帖木儿、伯颜、脱脱、哈麻生前身后事
热火烹油——权臣燕帖木儿家族的覆灭
重蹈覆辙——权臣伯颜的倒台
为善不终——权臣脱脱的贬死
自食其果——权臣哈麻的杖死
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杀身殉国的元末士人
大义殉国显赤诚——汉人樊执敬
忠魂俊骨堕深渊——泰不华与余阙
不为异朝太平臣——伯颜子中与王翰
歌尽桃花扇底风——元朝的覆灭
沉迷于古怪性爱和精细制作的皇帝
乱哄哄自己人杀自己人
惨兮兮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北元”的延绵余绪
黄泉无精舍今夜宿谁家——元帝国最后的诗人们
“铁笛道人”乃诗雄——杨维桢
乘肥衣轻半世豪——顾瑛
洁癖难避真浊世——倪瓒
不容回忆的时代——诗人的荒诞而又必然的死亡
跋:思考的病痛
序言梅毅(赫连勃勃大王),是近几年来成长起来的历史作家。他的本职是金融事业,写作全在业余时间。每当一天劳累之后,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书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隐。久而久之,积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击键盘,一字字地打出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叹谓,于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网络中出现。
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的ID行走网络江湖,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出版商,一时间洛阳纸贵,争相出版纸质文本,不几年就成为令人瞩目的大众历史作家。我对他的作品,按出版时序排列了一下,从2005年到现在,短短的四年内,他埋头创作,出书十种,总字数超过500万,确实算得上是个高产作家了。一个年轻人,有此成绩,值得赞许。他的成功,当然与改革开放、时代进步有关。梅毅赶上了好时代,他是幸运的。但是,再好的时代,若不勤奋努力,也难以脱颖而出。“天道酬勤”!时代,总是拥抱那些勤奋者,成功的大门,专为不懈追求的人敞开着。梅毅的经历,印证了这个人所熟知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天理。
梅毅写的都是历史。除了几部历史大视野的作品,如《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类似历史演义体的断代史作品,起始于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几乎代代赓续,组合成一个中国历史的系列。虽然梅毅的这套历史文集首缺秦汉,尾阙清史,但从中仍可清晰地体察出兴亡继绝、人事代谢的历史脉络。
在近代中国,写历史演义最出名的,是浙人蔡东藩先生。蔡先生于光绪初年,幼而笃学。少长,精于治史。辛亥以后,他侨寓上海,为会文堂书局编写历代通俗演义,自前汉迄于清代,共11部,于1916年起陆续出书。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虽难称洛阳纸贵,但可说名噪一时。1945年蔡先生走后,时至今日,久不见有此壮举,不免令人惆怅。现在,欣喜地发现,大陆学界出了个梅毅,他以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业余历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断代史,前后赓续地组成一套中国历史大系。
文摘泥足的巨人——忽必烈的“政治遗产”
经济危机下的煌煌帝国——敛财三贼臣:阿合马、卢世荣、桑哥
泰极否来。南宋政权终得消灭,但支撑大元帝国骇人军事行动的财源日渐枯竭。在年近古稀的肥胖帝王忽必烈眼中,谁能为帝国搜刮更多的金钱,谁就是真正的“忠臣”。
1279年,元朝大军把南宋送进坟墓的同时,它自身千疮百孔的财政问题,也更显突出。
忽必烈像忽必烈当王子时代及治国早期,对儒生比较亲近。1242年,汉族和尚海云禅师携弟子刘秉忠至漠北。忽必烈召见二人,问:“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海云禅师回答:“宜于天下大贤硕儒中,求问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忽必烈很高兴,遂留刘秉忠于身边为参谋。
刘秉忠虽释门中人,却通《易经》、儒术、天文,至于地理、律历等等,无一不精。这样的人才,深为忽必烈所喜。
同年,汉族儒士赵璧、王鹗等纷纷加入忽必烈幕府,为他宣讲《孝经》、《书经》等经书。特别是王鹗,乃被蒙古所灭金朝的末代状元,饱学硕儒,道德文章,皆有所观。青壮年时代的忽必烈很用功,常听王鹗授业至夜深,感慨说:“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可见,拳拳向儒之心,是忽必烈当时真实状态。
1252年,从前仕金的汉族士大夫张德辉、元好问二人觐进忽必烈,奉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作为“黄金家族”的重要成员,忽必烈“悦而受之”。这一举动有两种意义:其一,蒙古贵族首次显现出对儒家思想的真诚向往;其二,儒士文人渴求蒙古贵族的政治保护。
而后,姚枢、窦默、许衡等汉人儒士也入忽必烈藩邸,成为这位蒙古王爷手下得力的参谋顾问班子。
1260年,忽必烈称帝于开平,汉族谋士,特别是刘秉忠,出力尤多。无论是典章、制度、开国国号、都城兴建、官制章服、朝仪礼制,均肇自这位亦儒亦释亦道的汉族文士。当然,开国之时在“庶务”方面出力最多的,还有日后因亲家李璮造反被处死的汉人儒士王文统,“凡民间差发、宣课盐铁等事,一委(王)文统裁处。”可见,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大元朝廷的儒家印记相当明显。
为了使得以儒治国的政治方针得到贯彻和延续,忽必烈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七八岁开始,忽必烈的独生子真金即接受儒学教育。10岁时,汉族大儒王恂又被忽必烈派去教授真金的学业。王恂不仅向真金灌输儒家传统经书,也向他宣讲“善恶得失”和亡辽亡金的历史教训等“深切世用”的“案例”。少年时代所受的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