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Agincourt
【简介】:
——秦朗,中国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工程学院毕业,工学学士,钻石走私组织成员,二十四岁,不抽烟,几乎不喝酒,未婚。
以上,是我们的主角的全部简历,并且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他现在是在一八九三年。
……
【来源】:起点中文网(http://www.qidian.com/book/155635.aspx)
【书友群】:7 9 4 6 7 9 6
【相关评价】:
(夜雨残剑)
书的水平在起点无疑是很高的。
而那些被起点吹捧起来的所谓“白金写手”(苦力写手)无论是在笔力和功底都与本书有很大的差距。故事构架非常富有想象力,逻辑也相当严谨,相比起点数万小白作者,本书的作者对人性、对西方的认识也入木三分。当然,这些优点绝不是成为一本倍受关注的畅销书的因素。
事实上,我是从头到尾板着面孔看此书的。即使看到一些作者刻意营造一些幽默的气氛,也不能让人胸臆顺畅一些。
作者始终在刻意的营造一个冷血,理智的,追逐利益的罪犯。
与众多起点“白金写手”不同的是,作者笔下的角色丝毫不会去考虑读者的感受,甚至在开动笔杆之初,作者就开始动刀子选择读者,选择一群不是太过愚昧的读者;这和追逐利益的“白金写手”不同,白金写手他们在塑造角色的时候总是或多或少的考虑所谓的“中国情节”,把读者群限定在15~26这个年龄层次,事实上这也是起点的主力消费群体,这符合“白金写手”赚奶粉钱的目地,而恰恰这部分读者群喜欢的就是“中国情节”,“民族情节”,“理想主义者”,“建设专家”,“处女情节”,“后宫收集者”等等缺乏足够理性的读者。
很遗憾,作者在开篇之际就用30发加5弹匣的子弹消灭了一大部分读者,来宣扬晴朗的残暴血腥,事实上后文的描叙中晴朗对财富的追求是完全不会有任何顾及的,甚至伤害了大部分中国同胞拳拳爱国之心,放到文革时是必定是遭到批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现在,中国内忧外患之际,也使得中国人的凝聚力得到一个极大的提升,而作者却偏偏逆水行舟的选择了把事实层层剖析给国人来看的写法。这点从追逐利益的角度来看是很失败的,至少秦朗是绝对不会认同这样不理智的做法。
而不幸的是这个铜臭十足的主角恰恰是作者创造出来的。这就不由的让人揣测作者写此书的目地。不是为钱,仅仅是为了一诉胸臆?来揭示资本主义世界的本质?闲的无聊以写书虐人为乐?抑或是在行文时笔力控制不足,严重走样?
还是作者本来就是个耿直的老实人,没有“白金写手”般的大智慧?
这里我不由的感慨一声,中国平民自古就被愚弄,直到现代通讯发达,政府依旧是避重就轻的轻描淡写,想挥就华夏盛世瑰丽的卷轴,却偏偏一堆烦心事不请自来,又挥之不去。而起点很多小说偏偏不能正视真实二字,而随意涂抹,眼光狭隘,仅供一笑而过。
此书到中后段时写法越来越枯燥无味,虽然看起来很睿智,却让人感觉是在看一本西方人写的全球通史,而不是一本令人感到轻松的小说。(也许是作者读资料读多了的缘故)
而“主角”秦朗,的确让人的耳目为之一新,变的对西方的认识晴朗起来。可令人作呕的鞭尸秀却枪毙了一群“有人性”的人;易水(碎)的“理想主义”也让一群富有想象力的爱国者感到绝望;瑞切尔这个该死的“放荡者”用她贫弱的**,挥舞的拳头和包工头式的怒吼让“后宫收集者”感受不到丝毫乐趣;伊丽莎白的悲哀不是她的本身,而是在现实中也没有几个人喜欢这样的品种,男人们常常会在茶余饭后来耻笑某个得到这样女人的男人,事实上国人更多喜欢的是“双儿”这类乖巧的丫头,即使得他们身份彰显,又容易使唤。最后邓肯这个自以为是的人权卫士让中国的民主人士感到极度的愤慨——人权,人权,人权就像个笑话!
很显然,作者用了各种或直白,或迂回的手法狠狠抽了一群自以为是的家伙的耳光,让他们在潜意识里清楚的道理赤裸裸的曝光,很彻底,带着残忍的味道。一如秦朗。
所有已知的词汇皆有起源,来源,和现实存在的意义。如善良,邪恶。它们都是事实上存在的,而且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善良的人中有绝顶聪明的,邪恶的也有。
而“白金写手”所关心的只是奶粉钱,无论这奶粉里是否有三什么胺的存在。他们只在意的是把所有读者群都拉过来,并希望为之都付出票子(无论是什么票),没票子的也来捧个场喝声彩,即便是论坛争吵不休,也是卖点之一,这样的争吵无疑让他们可以躲在电脑屏幕后面数钞票时增添不少乐趣。然后再一本正经的出来澄清,诉苦,打悲情牌。
当然,他们在塑造主角时就会注意他们的客户乐趣,以至于在写“邪恶”的主角时都会关注到各个方面的“中国因素”。以至于经常主角邪的不够彻底,多多少少都有些娘娘腔腔式的犹豫不决和善良仁慈,而小白读者们则觉得其主角与自己很像,至少没有触犯他们的底线,杀的利索时往往脑海只剩下数字统计了,而无需去想象夏天臭鸡蛋发霉时的尸臭味。于是他们很快忘记一切,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去嘻嘻哈哈一番,杀杀人,泡泡妞,统一某个国家,甚至宇宙。不要奇怪,这对没有常识而又富有想象力,接受能力超强的小白而言是很轻松就可以做到的。
由此可见,作者在秦朗这个角色塑造上是缺乏对客户群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或者已有了很深的认识,却依然要去那么做。就像所有中国人都在麻木不仁之际,鲁迅却鹤立鸡群般的发出急切的呼声。
可惜鹤毕竟是少数的。
奈何?奈何!
-----------------------------------------------------------------------------------------以上为原文编辑————————————————————————
附注:
Umbrella安全保卫公司(秦朗版)
Umbrella公司原形为《生化危机》中的公司,一个具备超级能量的超级公司。本文仅就《一八九三》中的Umbrella进行介绍。
New China News Agency 2008年电:
Umbrella安全保卫公司,于公元1893年由美国华裔秦朗先生及其合伙人建立,位于California州圣地亚哥市,由于其总部外型为正五边形,因此一般称其为五角大楼,后此称谓成为该公司别称,并广为接受。该公司为美国Bushmaster武器公司全资子公司。
该公司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以提供全方位安全保卫服务为目的(包括协助客户进行战争)的公司,同美国各大财团关系密切。凭借其母公司先进的武器制造体系和资本实力,该公司历来拥有最先进的武器,最奢侈的后勤保障,最冷酷的训练,以及最有效率的问题解决手段。
Umbrella安全保卫公司,在19世纪末就拥有将近20000名各级雇员(士兵的另一种说法),均经过良好的训练,其各级指挥官均拥有美国军队长期的服役经历。由于19世纪末美国军队实际能力不强、数量不多的原因,美国三大军校均有许多毕业生加入Umbrella, 成为军事顾问(军官的另一种说法),后来Umbrella成为三大军校毕业生首选就业单位,平均每年接纳将近40%的三大军校毕业生。其中多数顾问为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生,其余均为西点军校毕业生。因此形成了该公司内部著名的弗派、安派和西派。由于在公司建立早期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生对公司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弗派和安派在公司内部拥有相当的能量,基于两校同西点的传统矛盾的原因,两派雇员对西派进行了隐秘的压制,但是同时弗派和安派也有矛盾,主要是陆军和海军的传统矛盾。可以说三派之间是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充分贯彻了马列思想的矛盾统一理论。
该公司名为私人公司,实际则是美国对外干涉急先锋,是美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中大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伊始,美国政府就雇佣该公司对美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广州湾进行安全保卫工作。随后在意大利与阿比尼西亚进行的战争中,Umbrella受雇于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在非洲同意大利进行战斗,并取得胜利。由此,Umbrella进入各国高层视线。随后,由于法国在越南统治的危急,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当局雇佣Umbrella同越南反抗组织进行战斗,稳固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对越南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以上这些战斗经历令美国政府对Umbrella的问题解决效率大加赞赏,并决定使用该公司干涉Chin-a内政,并取得成功。
在美西战争中,该公司表现更是显眼,不但完美的在菲礼宾建立了自由民主的新秩序,更在打击恐怖-注意中对美国陆军进行了完美的协助,完成了美国政府的希望。在古巴战斗中,该公司又有上佳表现。由此获得了美国政府嘉奖,公司领导人秦先生更是获得了少将军衔和荣誉勋章。
在随后的时间,在世界热点地区进行的战争中,不管是一战,二战,均可以在战斗中发现Umbrella的身影。该公司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作战经验,为美国在二十世纪的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美国政府和国会甚至认为只要有该公司的存在,陆军就可以休息了。美国海军也认为,与其拼命向政府和国会争取预算建立新式舰队,还不如省下来,必要的时候直接购买Umbrella先进的战舰,雇佣熟练海员,还省了一笔培训费用。美国太平洋舰队和海军陆战队更是直接租用80%五角大楼场地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美国政府在遇到海外军事干涉问题时的第一反应是:“Umbrella的雇佣兵和舰队在哪里?”
Umbrella拥有极度辉煌的过去,在二十一世纪中,该公司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设定主角行为的一个基本原则〕秦朗是一个21世纪初叶回到19世纪末的中国留学生,对于中国的未来他认为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从一个原则出发,对于秦朗的行为就有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即使时空旅行者无聊到把他设定为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反面角色,比如希特勒什么的,如果自身的安全有保证,他也可以当一回疯子的。〔这一小段为X9HAN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