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大林 (1946.10—) 江苏南京人。 擅长油画。1960年浙江美术 学院附中毕业,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修班毕业。1967年起在浙江县级文化馆工作,后在杂 志社任美术、摄影编辑,《大众电视》社美术、摄影编辑。 主要作品有《秋凉》、《夜 涛》、《长城记情》、《吹号的小喇嘛》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
个人介绍
莫大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油画家协会理事,杭州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自然油画院副院长,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兼油画专业委员会主任。 作为一名美术家 ,莫大林的足迹遍布中国、欧洲。他的关于西藏的油画作品揭示了自然、人、神内在的涵意;他的关于江南古镇的作品呈现了古朴、自然的乡土风貌; 他的关于欧洲的风景画反映了典雅、绚丽、协和的欧洲风情。
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作品展、优秀作品展和油画精品展,他的油画”秋凉”,”百草园之夜”,”长城圯墙”,”夜涛”,”大漠风尘”,”水巷”,”吹号的小喇嘛”,”春雨”,”老锚”等作品在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浙江美展,杭州美展及对外友好展览中多次获奖,并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法国、美国、英国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展览并被收藏。
2000年,作为交流学者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并举办个人油画展及《古老的房子和人》、《走进西藏》专题摄影展。
经历
80年代初,莫大林进入《大众电视》杂志社,从美编到文字记者又到摄影记者,那个时候,这本杂志在全国很火,算得上主流娱乐杂志的头牌之一。“我们那时有句话――有电视剧的地方,就有《大众电视》!”当然,二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可不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什么都可以投资玩一把,当时拍的可都是精品,多数由以中央电视台为主,以及各家电视台投拍的。看见他保存的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授奖大会资料,优秀电视连续剧一栏,获奖作品是《武松》、《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优秀男演员是祝延平、郭旭新、陈宝国;优秀女演员是肖雄、王馥荔、秦怡。估计,八零后的孩子没几个熟悉的!那一届的晚会放在云南举办,请到的嘉宾有已经过世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和老搭档赵炎、著名小品演员王景愚、著名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成方圆,著名配音演员乔榛……“我记得马季的出场费,那时叫稿费,是70元,最高;王景愚也是70元,成方圆他们唱歌的是50元,乔榛是20元。”那台晚会,他们花费5万元,已然天文数字,据说还被有关方面“投诉”太奢侈浪费!听得我一惊一乍,想必一脸少见多怪至极的表情。
和今天的娱乐媒体全然不同的是,当时的娱乐记者还肩负着“星探”的重任,哪有屁颠颠追逐明星还不受待见的事情,那会儿“明星”都叫“演员”,有名的平和客气,没名的很多就是娱记探出来的。“我们每年都会去中戏、北电、上戏几次,让表演系老师拿出学生的照片,全是一寸近照,看看哪些有星相,然后就当成新人在杂志上推荐。印象很深的是,当年去中戏,八五级的班主任拿照片给我们挑,第一张就被PASS了,我们都说,这女孩太土了!你猜谁?巩俐!结果挑了史可、金莉莉、刘炜,都在后来的中戏‘五朵金花’之列(另两位是巩俐、伍宇娟)。”
油画风格莫大林的油画创作已经延续并积累了有20多年。他的创作风格的形成可能是从他的获奖作品1980年创作的风景油画《秋凉》开始的(在他同年创作的色调淡雅的《水巷》中实际上已经初见端倪),那就是:在其往往是独幅画画面的单一空间,运用纯粹风景画内容的构成要素,加上多少带有装饰趣味的较为严谨的画面布局,再加上十分细腻的色阶过渡与色调处理,表达的与其说是他对大自然与外部世界的自在之美的客观观照,不如说是凭借他富有艺术气质的创造性的艺犬想象力,尽其可能地营造足以充分印证自己内心世界对于视觉造型之美的追求与渴望的、属于他自己所独有的油画风景的艺术理想与图景。
他的作品风格因了他内心世界的这一追求与渴望的逐渐自觉、逐渐明确而逐渐形成、逐渐鲜明,这是一种风格化的艺术之美或美的艺术风格,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极其考究或讲究的美的艺术风格,其要义当然是归于艺术意境的抒情之美的。如果要具体地说,莫大林的油画创作,并不因为它们的形成更多地是凭借他个人的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以至于就脱离了艺术本该具有的具象方式的表现,恰恰相反,它们仍然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是能够引起人的审美愉悦的,而非反审美愉悦的,这后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艺术究竟还是不是艺术,究竟还有没有必要存在下去的重大问题(对于艺术本身来说,它不能不是重大问题)。再具体地说,莫大林的油画创作的艺术意境的抒情之美,并不是从天而降的(虽然大自然的馈赠总是存在的,但上天的这一馈赠对于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又是一视同仁的),而是出自于他自己的情感,至少是出自于他自己对大自然或外部世界感召的接受,并连同了自己情感的注入这两者的水乳交融,它们共同地代表了他自己的情感追求与渴望。上面已经说到,这一情感的特色是抒情的(亦即非叙事的),这是首要的第一点,代表作品如《阳光下的草棚》(2003)、《寂静的高原》(2003)、《在水一方》(2004)、《春雨》(2004);第二,它还是田园牧歌的(亦即远离都市的),代表作品如《草原人家》(1997);第三,它也是传统风俗的(或远离现代文明的),代表作品如《斜阳下的故城》(1998)、《水巷人家》(2003)。
80年代末以来,莫大林创作的系列化的藏民族题材的风俗画,如《长明灯》(1989)与《寺院深处》(1995)、《钟》(2004)、 《门》(2004)、《转经筒》(2004),乃至人物画,如《吹号的小喇嘛》(1990)、《大墙下》(1990)、《悟》(1995)、《两个喇嘛》(1990)、《六僧图》(2004),它们突破了此前他的那些纯粹风景画(惟有纯粹的自然景观的无人之境的风景画),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特色的存在。但是,无论是风景画风俗画还是人物画,莫大林这些油画创作中的艺术意境的抒情之美,总是保持一贯的。其实,恰恰是他的那些无人之境的纯粹风景画(它们无法像在人物画中那样借助画中人物的情感来抒情)是在其作品中表达自己个人艺术情感的力度最大、显示其抒情之美最浓烈的部分。
展出记录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和油画精品展并多次获奖。
在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法国、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展览并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