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林场位于五常市东部,场址距市区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 127°38′—127°55′,北纬44°50′—44°58′。南与胜利林场接壤,西北与小山子镇农业区相连,东与尚志老街基林场搭界,北与长岗林场相邻。隶属于五常市林业局,行政区域属小山子镇境内。
自然地理概况
山脉:属于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低山丘陵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197——621米,相对高度423米。
水系:均属于松花江支流水系。境内由2个流域构成,西部主要河流是小苇沙河,由东南向北流入松花江二级支流牤牛河;东部主要河流为小泥河,由东向西北流入松花江三级支流大泥河。
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为西北风,气候干燥寒冷,夏季受海洋性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暖多雨。年降水量620.9毫米,最低气温-40.9℃,最高气温35.6℃,年平均气温3.4℃,年无霜期120天左右。
土壤:以典型暗棕壤分布最广,多分布于10度以上的坡地上,土层厚度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其次为潜育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沟谷地带;此外在河岸两侧分布有沼泽土。
植被: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材质优良,沟谷地带,分布着以水曲柳为主的三大硬阔珍贵树种,坡麓漫岗多分布着山杨、白桦、椴树为主的软阔叶混交林,山上部分布着柞、色、花曲柳等硬阔为主的混交林。灌木有胡榛子、绣线菊、山梅花、刺五加、白丁香等。草本植物有苔草、蕨类、山茄子、铃兰、玉竹、禾本科植物等。其中,中草药有五味子、天麻、刺五加、黄芪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兔、狼、熊、林蛙、野猪、狍子、飞龙、山鸡、野鸭、松花蛇等。
社会经济情况
林场职工有307人,其中干部21人,技术人员8人。设有森经工段、护林工段、林木种子园、加工厂、原部省联营良种基地。固定资产97万元。年产值300万元,利润68万元。施业区有10个自然屯,社会人口近5000人。林场交通比较方便,宝贾林区公路贯穿施业区中心与203省级公路相通。各村屯之间都有普通公路相连。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概况:经营总面积14145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3994公顷,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1827公顷,其它1477公顷。森林总蓄积12561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6%。
林分类型:在森林资源中,天然林面积9732公顷,总蓄积 114229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82.3% 和90.9%。主要林分类型有珍贵硬阔混交林面积2545公顷,蓄积274130立方米;硬阔混交林1115公顷,蓄积136200立方米;软阔混交林5084公顷,蓄积606310;椴树林面积60公顷,蓄积5840立方米;柞树林面积928公顷,蓄积119810立方米。人工林面积2095公顷,蓄积11387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17.7% 和9.1%。人落林面积1740 公顷,蓄积99120 立方米;人樟林面积346公顷,蓄积14550立方米;其它面积9 公顷,蓄积200立方米。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林业用地中,区划生态公益林总面积11655公顷,占林业用地83.3%。其中区划界定重点生态公益林5196公顷,占林业用地37.1%;一般生态公益林6459公顷,占林业用地46.2%。区划商品林面积2339公顷,占林业用地16.7%。
林业生产建设情况
林场始建于1962年,1965年被省林业厅定为天然母树林林场。1977年经省林业厅批准,在施业区建1处针叶无性系初级种子园,1990年调整了规划,形成以三大硬阔天然母树林为主体,种子园、人工母树林、树木引种、种源试验等同步建设的格局,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应经营管理能力的林木良种基地。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每年需要大量优质的林木种子,而目前良种基地建设明显拖后。为此2001年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120万元(国家投资80万元,地方投资40万元)对宝龙店种子林场林木良种基地进行改、扩建。到2001年年底,良种基地建设总面积达到3859.5公顷,其中种子园区51.8公顷;子代测定林22.6公顷;优树收集区29公顷;人工母树林19.1公顷;天然母树林3737公顷(其中优良林分1000公顷),同时建晒台1000平方米,仓库100平方米,种子检验设备1套。基地每年可生产落叶松种子61.7公斤,樟子松种子90.8公斤,珍贵阔叶树种子40000公斤。良种基地年经济效益可达72.23万元。
营林生产: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36万立方米 ,年均生产木材9000立方米;经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2095公顷;每年育苗地 3公顷,产成苗200万株,品种有落叶松、云杉、东北红豆杉、榆、杨、白桦、椴等幼苗及水腊等各种绿化大苗等。
木材加工:场办木材加工厂主要生产建筑和家具等半成品。自1991年由林场职工承包经营进行扩建,生产一些高档地板块等成品、半成品。远销日本和欧美等一些国家。
多种经营:建成农业基地180公顷,其中水田160公顷,旱田20公顷,年产水稻75万多公斤,大豆3.5万公斤,养林蛙 10万只,养鱼10万尾;年创利润60余 万元;新发展起来的食用菌产业效益显著,年产木耳200 公斤,年创利润0.2万元。
林场拥有各类砖(铁)木结构公用、民用建筑万余平方米;有闭路电视、微机、电话等现代设施。
发展方向
林场在今后的发展上,一是通过分类经营区划界定,把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分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产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山野菜、食用菌、药用植物等山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同时积极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培育中药材、经济作物、食用菌、养殖林蛙等项目。三是林场为部省联营良种基地,通过多年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种苗引种驯化和培育乡土珍贵树种的经验,为发展壮大良种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项目
将外地引种驯化的优良树种和五常所有的地方树种都引种到种子园,进行封闭式、集约化管理,把种子园建设成集良种生产、学习实践基地、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植物园;采取股份合作家庭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护承包等多种形式,在林内发展林药间作,立体开发,重点开发细辛、五味子、防风、天麻、甘草、龙胆、刺五加、黄芪等药材,逐步形成较大规模的中药材产销基地;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扩大珍贵人工母树林和改建红松坚果林,建设速生丰产林,每年育苗5公顷,造林100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