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声演员。中国近、现代相声界“常氏相声”的嫡系传人。他的父亲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连安,兄长则是素有“小蘑菇”之称的现代相声大师常宝堃。
至今尚健在的常氏一门中,常宝霆无论从人生阅历上,还是艺术资历上都无疑是挑大梁的人物。
常宝霆从记事起就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和兄长常在家里研究、排练相声段子,常宝霆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和兄长的言传身教,本就很有悟性的常宝霆日渐长进。他九岁开始登台表演,很受欢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常宝霆为了锻炼自己,在父兄的指导下苦练“嘴皮子上”的功夫,对一些需要大段独白的贯口相声尤下功力,如《报菜名》、《地理图》等。辛勤的苦练,日常的实践,使得常宝霆的相声表演有了很大提高,并为他日后相声表演中干脆、明快的特点打下了基础。
常宝霆十一、二岁开始在父亲开办的北京启明茶社表演相声。与他配对合说的是北京天桥著名艺人“小云里飞”的儿子白全福,他们的合作从那时起直至一九九三年白全福去世,可谓之“终身伴侣”。在启明茶社的表演与实践,对常宝霆日后的舞台表演风格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博采众家之长,拜相声界前辈郭荣启为师,并从吉评三、于俊波等老一辈相声表演艺术家那里获得了许多指点和有益的启示。常宝霆的表演洒脱明快、擅长贯口活、柳活。他和白全福的配合默契,表演娴熟,闹而不喧,热烈火爆,干脆流畅,具有帅派风格。
一九五一年常宝霆应邀来到天津并定居至今。一九五一年参加了“虹风曲艺社”;一九五六年参加赴朝慰问演出;一九五八年赴福建前线慰问,在战壕里为战士们演出,从这一年开始,他尝试自己创作相声,他的作品《儿童乐园》、《还乡记》在天津日报发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多次深入工厂、农村、部队体验生活,创作并演出了《我爱乒乓球》、《水车问题》、《挖宝》(与人合作)等作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又重新整理并演出了一些新段子,如《道德法庭》、《诸葛亮遇险》等,这些节目源于生活,现实意义很强,深得广大观众喜爱。一九九二年,常宝霆从天津市曲艺团调入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专门从事对传统艺术的整理、挖掘和对年轻演员的传、帮、带工作。
现旅居国外.
相声作品对口相声
常宝霆、白全福《爱缺点》
常宝霆、白全福《不同的风格》
常宝霆、白全福《串调》
常宝霆、白全福《打灯谜》
常宝霆、白全福《打砂锅》
常宝霆、白全福《大审案》
常宝霆、白全福《道德法庭》
常宝霆、白全福《武坠子》
常宝霆、白全福《学方言》
常宝霆、白全福《学聋哑》
常宝霆、白全福《学跳舞》
常宝霆、白全福《学外语》
常宝霆、白全福《语言研究》
常宝霆、白全福《拉洋片》
常宝霆、白全福《听广播》
常宝霆、白全福《杂学唱》
常宝霆、白全福《卖布头》
常宝霆、白全福《批捉放》
常宝霆、白全福《爱什么》
常宝霆、白全福《珍珠衫》
常宝霆、白全福《诸葛亮遇险》
常宝霆、白全福《夜行记》
常宝霆、白全福《相面》
常宝霆、白全福《美人赞》
常宝霆、常贵德《巧对天津地名》
常宝霆、王佩元《挖宝》
常宝霆、李润杰《杂学唱》
群口相声
常宝霆、苏文茂、马志存《扒马褂》
常宝霆、郭荣起、马志存《扒马褂》
常宝霆、常宝丰、王佩元《卖布头》
常宝霆、白全福、刘文亨、王文玉、戴志诚、郑健《恭贺新禧》